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它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科学人生观、集体主义道德观以及科学审美观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解决学生深层思想认识的作用何玉泉《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是从1985年开始的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课最直接肩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特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的特征和优势是什么?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这门课的特征、发挥其优势?这是目前《原理》课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整体,密切联系当代重大实际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比较,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原理》课的体系不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机械拼揍,而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各部分作为  相似文献   

4.
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要立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为普通高校二年级开设的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同时,它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课题,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称《原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由于《原理》课开设的时间不长,教学经验欠缺,认真思考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新开设的全国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中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的“五观”教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必然要求,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功能耦合,是有效开展“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天然平台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与其他几门课程相比,《原理》课兼具理论性、抽象性和系统性。怎样把抽象的理论通过教学过程为学生所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原理》课最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育的重任,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当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为真正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其主要有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以教师的人格与理论魅力感染学生;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使之对学生的检测更全面、客观、公正,更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哲学课贯彻“教书育人”方针的思考与实践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课是我国社会主义理工科学大学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系列课程之一。它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科学人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福金 《考试周刊》2014,(73):151-1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为本科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它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重大使命,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原理课"教学的一线教师,作者一直致力于提升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由《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三门课程组成。三门课各有自己的体系、功能。但是,目的是统一的,即通过不同理论渠道。形成合力,转变学生思想,解决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层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就其理论自身而言,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把握理论整体,不能以消除各个部分的独立性为前提,但是,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正在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人们已经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在这种变化了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上好这门课,发挥其教育功能,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原理》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现代发展,针对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再认识,同时,有分析有比较地介绍当代其他各种社会思潮,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思潮进行辨析、批判的能力,更好地体现结合现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原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贯穿《原理》中的主线,并把主线贯彻到各章中去,这是保证三大部分之间衔接的首要前提。第二,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作完整的理解,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同其他各种理论学派的关系;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真理性:必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原理》课的教学中要面对现实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重大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三,《原理》课本身要求教师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丰富的知知、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根基,要将知识性、趣味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委在《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两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基础工程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形势的复杂性和教学条件的艰苦性,使得这一任务的实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不仅不能因为工作中遇到困难而丧失信心,相反更应该为自己能够肩负如此重大的任务而增强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要通过各种努力千方百计完成教学任务。要较好地完成这一目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杨玉红 《西藏教育》2011,(12):29-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和倡导一种整体教育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论本性,从知识的“符号表征”进入到“逻辑形式”和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既肩负着知识、能力培育的任务,同时又必须是有立场的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