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猜测词义的能力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都听说过可以通过上下文(context)来猜测词义,这是因为词或词组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有一定的含义。一个词或词组所在的句子,或这个句子前后的其他句子或这个段落,甚至于整篇文章或会话都是这个词的上下文。如果我们能利用生词的上下文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猜测词义的技巧 :一、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义词或词组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有一定的含义 ,所谓上下文是指一个词或词组所在的句子 ,或这个句子前后的其他句子 ,或这个段落 ,甚至整篇文章或会话 ,如果我们能利用生词的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就可以推测出一些我们没有见过或是不熟悉的词的词义 ,从而为顺利阅读铺平道路。1 通过定义来推测词义例如 :Annealingisawayofmakingmetalsofterbyheatingitandthenlettingitcoolveryslowl…  相似文献   

3.
这类题目主要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对文章中某一个词、词组、句子的意思或指代关系做出正确的猜测和判断。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对词义的考查以及对句义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话是一句一句说的,文章是一句一句写的,所以句子是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子的语法构造也就成为语法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句子 什么是句子呢?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这指出了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有的句子是由词组成的,有的是由词组组成的。其组成的方式有两种: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下,词或词组独自成为能体现交际功能的句子。如“有”这个词,在词典里只是一个词条,只表示一个概念,只是句子的备用材料;当教师点名  相似文献   

5.
第四章 语法 第五节 词组 (一)重点掌握 1.词组的定义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语法单位。从组合手段看,词和词构成词组是通过词序和虚词两个语法手段实现的,词序不同,虚词不同,词组的结构层次、意义就不同。从语法功能来看,词组也具有造句功能,或带上语调成为句子,或作句子的一个成分。  相似文献   

6.
词组,有的书上称这为短语或仂语,有的书上则称之为结构。名称虽然不同,实质却差不多。词组是由若干个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逐层搭配起来的没有一个语调的一组词。词组主要由实词与实词组成,也可以由实词与虚词组成,词组与词一样,是造句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组和词都能组成一个具体的句子。在具体的句子中,每个词组都有具体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一定的。但是如果把它们从具体的句子中抽出来再加以分析,它们就可能不止一种意义了。我们就把这种不止一种意义的词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活动中 ,对一个词、词组、句子的正确理解 ,往往需要根据其所在的上下文语境、交际情景及其它非语言因素来确定。语境在翻译中对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词组     
词组既不同词,也不同于句子,它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合起来的造句单位。词组的含义比词丰富,它的功能同词一样是造句的材料,不过它是经过加工的语言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
晏敏 《高中生》2010,(1):14-15
一、在由and连接的句子中,为了避免重复。常省略一些重复的词或词组 1.省略共同的主语或宾语。如: Mr. Smith picked up a stone and ( Mr. Smith ) threw it at the barking dog.  相似文献   

10.
句子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在沈开本教授的《句子的性质和句法分析》一文发表之前(载于1987年《汉语学习》第二期),不少人是没有解决的。那未句子本质是什么呢?沈开本先生指出:“句子的本质就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句子由词+语调或短语+语调构成,因此,可以对句子各组成部分拆开来分析。换言之,句子由两个部分组成:词或词组部分和语调所表示的语气部分(语气词是语气的辅助工具,属于语气部分)。词或词组部分提供认知意义,语气提供主观感情和语用内容。例如:①他写小说②他写小说!①是词组提供认知意义;②是句子在词组所提供的认知意义基础上,用!表示特定的感情并表示这个句子用以表达对词组(短语)认知意义所表达的事的一种感叹。这两部分合起来成为句子的认知意义。可见句子的认知意义乃是以词或词组(短语,以下均同)的认知意义为基础的。沈先生这一发现,对汉语语法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他的话语语法(大语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语文工作者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新领域、新天地,对更好地、生动、活泼、深层次地进行语法教学提供了理论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当前,英语应用中对作文写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学、社会交往中作文表达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文拟将笔者进行的教学尝试作一个整理,和各位探讨. 一、读与写结合练习法 1.引导性造句 教师将学生读过的材料挑出意思较完整的句子,每个句子抽出一些词或词组,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或词组及其次序来造句,造出的句子正确就行,同样一组词或词组可造出互有差异的几个句子,以此培养学生构思造句、练习写作.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英语中我们可以用连词引导的从句表示原因,也可以用其他的词或句子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表示原因。现将因果关系中表示"原因"的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英汉翻译中引申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使用引申法。从语言角度看,翻译时要按照相关的社科常识,依据上下文,从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基本含义出发,对所涉及的的单词、词组或句子进行必要的引申,选择较为恰当的汉语词、词组或句子进行表达。从语法角度看,可以把引申法分为修辞引申、逻辑引中和语用引申。这些引申法是构成翻译引申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能够使得翻译更加得心应手。从引申与其对象的概念来看,主要是从翻译引申时的范围大小、具体与抽象以及引中层次高低三个方面来掌握。正确使用引申法会使得译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我们有时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些词、词组或句子,常用否定形式表示强烈的否定或表示强烈的肯定。本文就“否定句强调”这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谈英译汉中的引伸李涛引伸是英译汉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常用方法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透过句子中词、词组以及整个句子的表面意义,选择更加确切的汉语词语和句子来表达,使文章更加准确、流畅、通顺。所谓准确、流畅、通顺也就是翻译的质量标准。它们之间是辩...  相似文献   

16.
词和词组是构成句子的建筑材料。就汉语来说,为了表达人们日益复杂而精密的思想,充当句子成分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个的词,而更多的是词组(也有人称为短语或句法结构)。一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词组没有搞清楚以前,对这个句子的语法分析就很难进行,对句子表达的理解也就似是而非。因此在汉语教学中突出词组结构的教学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 ,通常采取各种各样的强调手段。常见的强调方法有 :一、语序倒装英语中有些词和词组在使用中习惯地将句子倒装 ,以产生明显的强调效果。例如 :OnlyinthiswaycanwelearnEnglish.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英语。Notuntilmidnightdiditstopraining.直到午夜 ,雨才停止。Nosoonerhadhearrivedhomethanhewentawayagain.他刚到家就又走了。引导语序倒装的词和词组还有 :nev er,little,of…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有大量句子在形式上是肯定的,但意义上却是否定的。肯定句的否定意义是通过词、词组、或整个句子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句子汉语译文常常是否定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以阐述。A.有些词(如:形容词、介词、动词、分词等)或者短语在肯定句子中含有否定的意义,翻译时应当注意汉语用否定句来表达。B.某些固定结构、句式以其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如Anything but,But that(what),Butfor,Too…to等。C.某些肯定的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说话语气表达出否定的意义。D.有些习惯用语及惯用法常常以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联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在翻译活动中,对于一个词、词组、句子乃至整篇文章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应根据其所在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引申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义引申,是根据上下文,不拘于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提供的语义、释义,而对词义作必要的调整与变动。当然,引申不仅仅局限于以词作翻译单位,在以词组和句子作翻译单位时也经常需要引申,以着力表达词组和句子的内在含义。不同的文体,引申的范围、内容、方式不尽相同。文艺作品中的引申,往往涉及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风俗人情、语气感情等等,着意表达原作的丰姿文情。在科技文章中引申的出发点是现象、事实,或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引申往往从逻辑推断入手,考虑专业特点和语言习惯,符合逻辑思维的特点。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