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历史七年级下册(2007年11月第3版第15页)在叙述“开元盛世”时,出现了一幅插图“唐‘开元通宝’钱”。同时在该图的右边有一段文字“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这样的安排容易让读者理解为“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发行的货币。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怪圈”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局面大多出现于一个朝代的初期或前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有着良好的个人政治…  相似文献   

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评析何玉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课。这节课介绍的是李渊建立唐朝经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历史,年代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人物多,篇幅长并配有七、八幅图画。教学好这节课就...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西汉文景盛世、唐贞观一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和清康乾盛世四大盛世。它们的出现具有“从大乱到大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安民、富民”、“发展文化、重视人才”、“重反贪倡廉”、“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等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汉唐一向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明章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治局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文明、最先进的封建帝国。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汉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行政管理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有国家政权存在就有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兴衰及统治政权的长治久安。故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起,统治者…  相似文献   

6.
<正>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自唐太宗贞观以来一百多年封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了顶点。正是在这“盛世”时期,出现了一批颇有造诣的目录学家,毋(?)则是其中最有建树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建立法式 ,并以此来指导书法创作。这应该是唐书“尚法”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05页:“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王景做宰相,形成了唐朝全盛时期。”表述容易使人误认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形成只是因为唐玄宗任用了姚崇、宋王景为相,忽视了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唐朝“全盛”实有深因$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9.
把历史课讲“活”,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上的机变,教材内容上的“出新”,在“兴趣、感情、求知欲”上下功夫。首先应深入钻研、理解和掌握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编者意图,了如指掌。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横的联系,都要心中有数。这样,就能在讲课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容不迫,以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讲解自如。例如,讲《唐朝前期的繁盛》时,讲完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景况,教师可提出:唐朝的鼎盛时期持续了多久呢?天宝和开元都是唐玄宗(李基隆)的年号,为什么在同一个皇帝统治下,会出现盛衰不同的景况呢?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多思”的结尾,欲知后史如何发展?且听下课分解。这样,教材“熟”,教法就能生“巧”,巧则“活”矣,学生听而不厌,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选用了一幅“开元通宝”钱的图片(如右),旨在说明唐时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值得肯定。但这幅图片却被置于唐玄宗“开元盛世”部分,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很容易使学生误以为“开元通宝”钱是在唐玄宗开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凡是国家兴旺、国泰民安的朝代,大都与国家机关办事快捷的作风联系在一起。唐朝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与当时朝廷上上下下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分不开的。在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卷二《汉唐置邮》中举了一个例子,很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编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一九八三年始用本)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采用了历代史家常用的历史名称,标题开宗明义,一目了然。唐承隋制,益臻完备,革其弊政,始有隆兴。这个过程历时一百十几年(626-741年),其间虽曾几经周折,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从贞观年间奠基,遂使开元年间的李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之鼎,冠世界之雄,世称大唐帝国。因此,将本节作为整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贞观之治”和“从武则天的统治到开元盛世”。其中又以“贞观之治”为重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从“贞观”到“开元”的叙述,既要讲清楚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又要揭示隋末农民战争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一实质,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这使得中国在某些阶段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我国古代的盛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确凿史料论证唐朝宰相姚崇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奠基业绩,给后世为官治世者以明鉴。  相似文献   

15.
廉政关系到社会兴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清正廉洁是社会对其官僚队伍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古代,明君贤相、清官廉吏代不乏人。单以封建盛世来说,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乾盛兴”。即有皇帝的清明勤政、豁达大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概念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之治”、“∨∨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中的“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称道。“贞观之治”发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它出现的原因在于:①唐太宗注意以隋亡为训,正确认识君和民是舟与水的关系。②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任使。③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①劝农务本,发展生产。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7.
唐朝前期(公元618年—714年)社会秩序安定,生产不断发展,先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安定局面.后又呈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统治者部分的调整生产关系,为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课本中,涉及到封建盛世,总是包含这样的含义:由于封建统治者注意统治政策的调整,从而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而提及封建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一般会引用诗圣杜甫的《忆昔》: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20.
李志娟 《文教资料》2011,(5):103-104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这与他文治武功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天宝年间他的统治却出现了危机,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这与他后期的昏庸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