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系较早关注和提倡国民外交。一战结束后,研究系围绕巴黎和会积极开展国民外交活动,或制造国民外交舆论声势、或组织国民外交团体、或参与政府外交决策、或派遣代表赴欧考察。研究系的国民外交活动,成为战后国民外交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会议前后,民众通过组织国民外交团体、联合派遣国民外交代表等形式,表达自身在外交活动中的意愿和诉求,使国民外交运动在独立自主、联合发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盛顿会议后期,民众外交上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国民外交运动由外转内,斗争目标指向北京政府。这种转变,推动了国内政局的变化,也导致了国民外交运动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会议前后,民众通过组织国民外交团体、联合派遣国民外交代表等形式,表达自身在外交活动中的意愿和诉求,使国民外交运动在独立自主、联合发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盛顿会议后期,民众外交上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国民外交运动由外转内,斗争目标指向北京政府。这种转变,推动了国内政局的变化,也导致了国民外交运动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缘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改变和日本国民外交运动的影响成为该运动兴起的客观原因;伴随着民族主义浪潮的高涨,民权思想和国家主权意识的传播,又为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在主观上奠定了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义和团运动的教训则成为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兴起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理论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发展,回溯国内外理论运动的研究状况,旨在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全面详细地梳理和剖析,以增进和改善我们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运动,不仅成功地确立起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市政研究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城市社会的重大变动和美国学界的研究动向,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多在美国知名市政研究机构学习或实践,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训练的市政专门人才.而民国初年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也促使国内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动.1920年代回国的市政学留学生们主动适应国内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潮流,热情传播市政学知识,推动了市政学的输入,并促成了市政专门人才的培养,为1920-1930年代国内市政改革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人才支持.从此,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融入世界城市发展潮流中,与世界城市发展动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连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外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已进入了一个研究的初始阶段,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下,教育管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50年代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教育管理理论的构建阶段.70年代,在众多教育管理理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教育管理理论,形成了“教育管理理论运动”.8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领域在学术上出现一些变化,既对70年代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进行了反思,又对未来的研究重新确定了方向,因而,70年代末成为教育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上世纪50-80年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它的核心思想以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并对其从现代意识的角度,从这一运动所萌生的历史价值观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活动进行反思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资源动员理论兴起于1970年代,主要是对1960年代西方蓬勃兴起的社会运动现象的反思.它颠覆了传统社会运动理论的非理性假设,提出了理性假设.资源动员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资源动员分析和动员背景分析.资源动员理论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在资源动员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框架动员三个研究维度,展示出较强的理论综合能力,是研究集体抗争事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国民对外交的积极参与是民国时期外交的一个特点.在民国南京政府统治时期,一方面,民众在参与外交的过程中,能够摒弃党派之争,关注民族的真正利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不计其数的突发性集体行为及由此导致的政府与民众的对立,引起了外交运动的对内转向,使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及统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另外,国民政府往往站在党派利益的角度,对广大学生群众的外交诉求加以压制,最终引发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全面危机.国民外交运动体现了国民对外交的关注,是广大国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事实表明,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广大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国民外交运动中,合理伸张民众意见可以促进民众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在激烈的党派竞争中,面对民众的外交诉求,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对民众运动加以抚慰与疏导,另一方面要秉持民族利益第一的原则,否则将会使自身限于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