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霞 《新闻爱好者》2010,(3):168-169
国庆60周年是中国的盛典.是2009年中国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从跨入2009年开始,按照“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主基调,各媒体精心策划,陆续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报道,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辉煌成就,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尤为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14,(10):F0003-F0004
65年前的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的每个国庆,尤其是逢五逢十国庆,便成为纪念那个庄严时刻的集体节日。  相似文献   

3.
肖阳 《新闻爱好者》2010,(3):169-170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是2009年媒体报道的重中之中,在各种形式的报道中,网络媒体作为近些年迅速发展壮大的一支新锐,尤其引人关注。新华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主力军,在此次大型网络报道中,是如何充分运用和体现互联网的功能和特色.如何紧扣庆典主题展开创意策划,都是值得总结和思考的。综观新华网此次国庆庆典报道,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9,(18):58-58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庆题材收藏品、纪念品逐渐火起来。开国大典时的《人民日报》被炒到几万元,很多人已将目标锁定在国庆60周年当天发行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9,(20):8-8
最近几年,由于重大事件纪念日密集,纪念性报道达到巅峰状态。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意义重大,尤需要报道创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60年来发展成果和综合实力,以及新闻传播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报道中,我国新闻媒体有了诸多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盛典,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在梳理了翔实的60周年国庆报道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以及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报道模式创新及特点--小众化放射性传播模式,报道尺度宽泛,注重系列报道的前期专题策划,创新题材,内容多样化,视角多元化,贴近式报道,媒体在盛大庆典时保持冷静理性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指出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媒体资源的前提下,须注重报道文本意义的表达和生成,注意这次成功的报道模式要避免今后陷入流程化的困境.为进一步思考重大节庆报道的传播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魏漫伦 《中国广播》2009,(11):12-14
如果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是一个理性的宏大展示,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的实力、发展成就以及国人的精神风貌;那么国庆联欢晚会就是一次感性的张扬表达,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情绪、情怀——国庆群众联欢晚会不同于其他晚会的地方就在于,晚会的现场没有观众,所有的人都是参与者,都是表达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直播就是基于这个理念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天安门守卫着故宫的南通道。1912年以前,皇帝的权威就是通过这道大门播扬的。随着皇权的消逝,防卫功能日益消退,象征意义逐渐增强,这里成了人们集会、游行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庆典,天安门都是全国瞩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韩长江  胡翼 《中国广播》2009,(10):19-20
华夏之声充分发挥覆盖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从新闻、音乐、广播剧三点突破,形成华夏之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的立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
禹跃昆 《青年记者》2009,(24):64-65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11.
1959年我参加了儿童电影故事片《地下少先队》的拍摄,我在片中扮演一个学生角色,这一年我刚小学毕业。想不到电影刚拍好,学校就通知我十月一日参加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和大游行。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自被确定为国歌的那一天起,《义勇军进行曲》就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十年的风雨里,她始终不渝地催着国人奋进图...  相似文献   

13.
节庆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介年年面对的一个特殊报道领域。近几年“五一”与国庆长假的实行,使节庆新闻报道有了更多的话题和可供开掘的资源,同时也使传统的节庆报道方式有点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受众。因此,如何做好节庆报道,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我们选择国庆报道为切入点展开这个课题的探讨,是因为国庆节历来是我国新闻媒介浓墨重彩地报道建设成就和庆典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的最佳时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报纸在国庆报道方面  相似文献   

14.
集邮的故事     
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样子,我乘火车出差,在铺位上拣了本上一位乘客丢下的杂志打发时间。没想到这本杂志不仅没能缩短我旅途的时间,反倒让整个的出差过程都显得那么漫长,又那么难捱。全因里面一篇关于邮票的文章。说1956年国家曾发行一张天安门城楼的邮票,这张邮票一发行出去,就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有逢五小庆逢十必大庆的习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每逢国庆节,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组织游行庆祝活动,逢五逢十更是隆重,除了首都进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和庆祝游行,各地的游行庆祝亦是规模浩大。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国庆。除北京外,上海广州等地也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庆典活动。光阴荏苒,翻阅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依旧得以管窥一斑,了解、传承那段珍贵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6.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北京档案》2006,(11):40-41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平静地过去.1959年10月7日中午,国防部设宴招待参加十年大庆的军队代表.就在他们频频举杯时,离北京饭店不远的空中,一架台湾派来的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被击落.  相似文献   

18.
<正>195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的第一个'逢十"生日,从苦难中历经艰苦卓绝斗争才建立起来的新中国,要利用庆贺自己十周年华诞的机会,向世界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展示国人在新制度下的动人风采。于是,中央决定,要大规模庆贺,举办阅兵,邀请数千外宾和华侨参加庆典,并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首都北京的面貌。用一年时间,修建人民大会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限省贴用”邮票从 1915年开始至 1949年结束,先后用了 30多年。“限省贴用”邮票是在正常发行的邮票上加盖“限×省贴用”字样。在通常情况下,邮政总局发行新票时,同时印制好“限×省贴用”邮票。   “限省贴用”邮票在使用上是有限制的,只能在所限省境内及该省发往他省的邮件上贴用,而他省寄往该省的邮件上只能贴用无加盖“限省贴用”字样的普通邮票或他省“限省贴用”邮票。如果他省寄往该省的邮件上用了限该省贴用邮票,此邮件视为欠资邮件,当然“限省贴用”邮票的那一省寄往省内外的邮件仍然可以用无加盖的普通邮票…  相似文献   

20.
谢健 《兰台世界》2017,(22):91-94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词具有重要地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种词学转变的形成,与五代江南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以荆浩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家开创了"高远"的写意空间,也与南唐词中"眼界始大"的艺术魅力相得益彰;以卫贤为代表的江南界画画家营造了内聚式"重深"建筑空间,这对于南唐词在方寸空间中"感慨遂深"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