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令与姿势     
听了几节体育课,我发现幼儿踏步走的时候撅臀、含胸,这种错误姿势与老师的口令有关。课上我粗略计算一下,幼儿随老师口令踏步走的摆手次数高达每秒3至4次。过高的摆动频率使幼儿的肌肉紧张,因而动作不自然,不到位。手臂摆动太快,幅度太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年龄小,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求的“迅速”“最快的速度”等时间概念理解不清。但他们容易理解比较直观的事物,所以我将诸如“迅速”之类的抽象概念尽可能地转化为具体形象可感的事物,便于他们理解。如在提醒孩子们迅速上床时,指令变成在从“1数到10”之间上床躺好。这样的指令使幼儿在“脱衣——放好、脱鞋——摆鞋、上床——躺好”一系列动作中,深刻体会到时间在“1、2、3……”的数数中快速流走。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在数数中得以现身,幼儿从中不仅体验了什么是“迅速”,也提高了自身的点数能力。  相似文献   

3.
走进孩子们的无声世界 1990年,我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武汉市第一聋校的操场上看到几个聋孩子表演的舞蹈。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怎么学会跳舞的呢?我很好奇。孩子们虽然在跳,可动作并不规范。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就在那一刻,我决定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到武汉市第一聋校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向我们讲述某件事时 ,他们总是一边说 ,一边用丰富的动作来补充 ,有时甚至手舞足蹈。这除了是因为好动 ,还因为他们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 ,表达能力不够强 ,所以必须借助动作来帮助表达。动作 ,成了他们除语言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根据孩子们的这个特点 ,我们在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 ,有必要把动作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从“身动”、“心动”到“口动” ,让他们“动”起来。下面 ,是我在口语训练中结合动作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老师做 ,学生说。这是一种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训练方式。老…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大班音乐观摩活动中,我和孩子们玩起了“锄草”的游戏。孩子们扮演的“苗儿”因游戏情节被“判死刑”后,就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于是,我按照预设的“吹仙气救死苗”的游戏方法暗示孩子们从地上站起来。可我吹了好几口“仙气”,趴在地上的孩子们依然一动不动。出现这种状况,我事先是没有想到的,但是活动不能就此停止,因此,我及时作了调整。我说:“可能是刚才老师吹的仙气不够,这次我用力吹,一定能救活你们的。”可我吹完后发现趴在地上的“苗儿”仍然一动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几百位教师正在看着我呢,怎么办?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  相似文献   

6.
偶然发现一天早餐后,我准备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孩子们却趣味盎然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对我的指令似乎“听而不闻”。怎么办呢?无奈之下,我想起孩子们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大声念起了“开火车”游戏的儿歌。“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果然,孩子们听到儿歌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伙房张师傅告诉我:“我发现你们班孩子太没礼貌,逢人就爱说讨厌。”我听后很不舒服,一观察,果真如此。“谁让你踩我脚了,讨厌!”“讨厌,就不给你玩!”“讨厌……”天啊,什么时候,讨厌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了?细思量,呀!这原因出在我身上。“讨厌”二字我也是整天挂在嘴边的,孩子们上课回答不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去写活人物,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于上青天”。怎样引导孩子观察、摹写呢?我试图通过多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孩子们在写作中使用.可孩子们写出来的人物如在画中,虽然凛亮却呆板.没有一点活力;我试图通过阅读名家名篇的相关章节,让孩子们模仿,可孩子们认为那离他们太遥远,实用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午餐后,我喜欢带孩子们到户外去散步。这一天,我照例带孩子们走出教室。突然,有个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大叫着:“月亮!”我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抬头一看,一个黯淡无光的大太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音乐韵律活动“苹果丰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愉快地做着各种“苹果”的动作。有的与同伴手拉手,有的变换着方向,孩子们都很投入。集体表演后,我像以往一样请部分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表演,其余的幼儿坐着欣赏。在舞蹈过程中,浦未来的一个动作给我一个启示,她是坐着欣赏的,在悦乐小朋友跳到果园果子时,她伸出了小手轻轻地喊:“来,我的果子!”是啊!何不请其余的孩子来做果树呢?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表演结束后,我立刻请浦未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孩子们高兴极了。“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果园,留个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1.
门开了……     
这是一节语言课,我教孩子们学习组词。忽然,我发现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后的门上。转身一看,哦,门被风吹开了。开始时,小朋友们大概以为是谁来了,一双双眼睛都往门边张望着。可结果是一个人也没有。司仪小朋友不由说了一句:“外星人推门的。”引得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孩子们此刻的注意力是在门上,老师欲制止也没有用。于是我指了指大门,又用手指做了一个门开了的动作,说:“小朋友想一想,用一句话说一说刚才大家看到的情景,好吗?”“好!”孩子们争着发言。文恒说:“门开了。”我说:  相似文献   

12.
今天,无意中我在班里地上发现了一片五彩颜色的光束,我赶紧把小朋友们都召集过来,对他们说:“你们看多漂亮的颜色呀!”孩子们听了我的喊声,赶紧都跑了过来。“太漂亮了,真美,多好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欢呼着,有的拍着小手,有的蹦着小脚。 我见孩子们的兴趣这么高,便抓住机会对小朋友说:“你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这束光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红的、绿的、黄的……”孩子们看得可认  相似文献   

13.
捉泥鳅     
张立 《学前教育》2006,(2):54-55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微笑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师在孩子面前应该严肃认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尊严”。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与幼儿说话的口吻是严肃的,表情也是严肃的。前段时间,我在体育活动中教孩子们做拍手操,尽管我反复强调每个动作要领,但还是有不少孩子手伸不直,脚抬不平,腰弯不下,懒洋洋的,真让我生气。一天,我带孩子们做拍手操,吴潇婷第一个做起来,动作认真规范,我情不自禁地点头微笑起来。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发自内心的一笑产生了神奇的作用,孩子们看着我这张正在微笑的脸,学着吴潇婷的样子认真规范地做起操来。我恍然大悟:孩子是从这微笑中感受到我的…  相似文献   

15.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名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平时特别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舞蹈、玩音乐游戏,倾听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开学以来,大班小朋友学习了武术操《精忠报国》,首次接触到了“武术”这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孩子们很喜欢《精忠报国》的音乐和武术动作的气势,不管男孩女孩,做这套操时都格外认真。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我又为他们带来了《少年中国》的武术表演视频,孩子们观看时两眼放光,每当看到一些特别威风、特别有难度的动作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和模仿。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多到孩子中间去,听孩子们的语言,看孩子们的动作行为……”这是刘园长对我的谆谆教诲.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健康”这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第一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使我深刻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不走寻常路     
一天,我偶然路过一所幼儿园,正是放学时间,孩子们喧嚣而快乐地蜂拥而出。这时,我注意到一个孩子一冲出大门,立刻跑到马路的边沿,蹬上由断砖斜砌而成的“马路牙子”,饶有兴致地用杂耍般的高难度动作在上面走。他妈妈还没来得及制止他,他已经结结实实地摔了个“屁股墩”。小家伙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还想继续他的杂耍动作。可是,还没再次蹬上去,他的屁股已经挨了妈妈一巴掌:“告诉你多少次了!叫你不好好走路!”这一幕实在是太熟悉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件”。我也曾这样呵斥过儿子。我们教训孩子的理由非常充分:平坦的路,既方便…  相似文献   

18.
电话打给我     
闲时找出一部坏了的电话机给“娃娃家”的孩子们。这下,电话成了“娃娃家”最受孩子们青睐的玩具。这天,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叮铃铃铃”,电话打到了我这儿:“喂,你好。请问宋老师在吗?”当时我不太舒服,便懒懒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喜欢上了小汽车,自由活动时就聚在一起比赛谁的汽车开得远。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有的车开得远,有的开得近?孩子们通过比赛很快发现用力大汽车开得远,用力小开得近。我又问:“不用力汽车能开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决定组织一次在桥面上玩赛车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不同材料做成的桥面(泡沫桥面,地毯桥面,蜡光纸桥面),和不同高度的积木,使他们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发现在桥上不用力汽车也能开;同时发现汽车下滑…  相似文献   

20.
一得集     
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一般是老师说谜面,孩子们说谜底,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太感兴趣了。有一次,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由你们来说谜请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猜。”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了,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听别人说的,也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编的,师生一齐猜,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过后,孩子们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还说谜语给你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