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定向性与非定向性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两大基本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是作为师范教育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两个专业属性,其中师范性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学术性是一切高等教育的专业共性。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定向性与非定向性是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专业性与非专业性(即开放性)。定向性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非定向性乃"非"小学教育专业性。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是反对非定向性,坚持定向性,巩固师范性,提升学术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章论述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其逻辑关系。教师专业化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职业的地位 ,而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及封闭定向型与开放非定向型教师教育体制优劣的讨论 ,都是由教师教育的双学科基础衍生出来的问题。教师专业化问题 ,不但依赖于教师教育专门化程度的提升和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而且依赖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师范性与学术性、封闭定向型与开放非定向型 ,这两对矛盾是可以协调的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无疑有利于使这两对矛盾达到“和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能由此不断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师教育:从定向教育到专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崴 《高教探索》2001,(3):71-73,51
一、定向教育与专业教育 :概念辨析我国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存在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学术性是指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及其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有效性 ;而师范性是指教育学科及其研究的性质。换言之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具有学术性 ;培养教师所涉及的学科则具有师范性。对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争论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对立观”———把学术性与师范性对立起来 ,人文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的学术性高 ,而教育学科及其研究是师范性的 ,学术性低。要想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就需要加强其学术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曾指出:“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师范教育司原司长马立同志也谈到:“教师教育专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专业,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即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其中,学科专业强调的是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教育专业指的是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的表现,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一些人认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好教师以及在师范大学数学院(系)中有些人总桎梏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熟重熟轻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70年来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师范教育从被动服务于政治意志的需要向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方向转变;第二,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人发展从外围逐渐进入师范教育改革的视野中;第三,作为师范教育的两种基本属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对立走向融合。师范教育进一步改善的方向是:发挥师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师范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重塑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进一步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师范教育实践中始终困扰师范教育的问题,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如此之大的困难呢?本文作者认为,非教育专业对于“师范性”的轻视,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这至少也与教育专业自己学术观上的偏差有关。师范教育中“学术性”与“...  相似文献   

7.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是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斯可尼芬”之迷。怎样解答这个争论百年的“热门话题”呢?只有坚持和提倡教师专业化,把二者作为教师专业性———这一块金币的两面,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也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培养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实际是教师专业性的两个极端,在两极之间有许多中间状态,不同时期可以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可以通过大学化、专业发展学校、案例教学、建立专业学院等措施,促进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专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针对传统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平衡“学术性”与“师范性”理念,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对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章从教师观念和教师的专业性两个方面分析入手,指出争论存在的原因就是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最后作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是专业性(师范性)与学术性密不可分的复合型专业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性是传统师范教育的又一弊端,即内部系统的相互分割和外部环境缺乏共享机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难点在于职前培养课程体系的相互融通和实践教学的合作共享,建立跨学科统筹的开放式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以责任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合作模式,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曾指出:“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师范教育司原司长马立同志也谈到:“教师教育专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专业,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即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其中,学科专业强调的是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教育专业指的是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的表现,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一些人认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好教师以及在师范大学数学院(系)中有些人总桎梏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熟重熟轻的争论,实际上是有意或无意将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割裂开来。将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前阶段研究的薄弱和混乱,不单造成了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的下滑,也极大地制约了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在“专业性与师范性之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理论性与实践性之争”、以及“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法之争”中曲折前进。以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方向为研究视角,使得师范教育改革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相似文献   

13.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白中军师范教育改革的“师范性”问题,既是师范教育整体改革的共有目标,又体现了其改革自身的独有特色。在这里,“师范性”不是与“学术性”相对而言的概念,我们把它界定为:师范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而又发展着的特殊规定性。本文...  相似文献   

15.
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认为教师培养机构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三个发展阶段,教师养成方式经地了摹仿、教师职业专门培训和教师职业证书三个历程,并指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分离走向整合的发展轨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种国际趋势,即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化、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教师资格认可机制的三级制、教育专业经以及实施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对“适应”、“适应性”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高师教育的适应是主动的,具有超前意义的适应,高师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必须适应宏观教育结构的变化,必须适应时空的变化.同时对目前高师教育诸如“独立定向型师范教育与开放非定向型师范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高师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的、封闭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定向性师范教育格局被打破,综合性大学开始参与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大学化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继承和发扬我国百年师范教育积累的经验和特色,解决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如何结合国家、地区和学校实际,立足于本土化,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质的转变,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在必然性的历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大已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一些省地、县、区把发展师范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保证师范教育的需要、切实把师范教育放在第一位。师范教育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但是,对于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师范院校在办学中如何体现“师范性”等根本性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定向型”师范教育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问题 师范教育是指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师范教育体系既包括新师资的培养,又包括在职教师的提高。从许多国家目前的现状看,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师范教育:第一种类型是以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教师教育既是适应师范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且有潜在的发展优势.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去师范化"现象、过分追求学术性、教师教育专业性不强和高水平教师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其教师教育的质量,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培养层面的基本矛盾,“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是作为师范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存在的,它只可能在作用点或维度上发生转移,而不是消失。就生发逻辑来看,这一矛盾因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围绕教师求与供的互动而起,逐层向下投射到培养主体选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设置等方面,并具体表现为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培养模式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比例的调整、实践活动设置的改革等。随着教师培养落到“师范专业”上,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烟消云散,“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的作用点也将聚焦到“好老师”造就上。在“好老师”内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师范性”与“学术性”矛盾将会进一步推动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标准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式建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