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而发现屈家岭遗址群,中国农谷建设的核心区发生在屈家岭原始文化所在地。屈家岭遗址位于屈家岭遗址群的中心,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闻名世界的屈家岭文化因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中国农谷是荆门市在探索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兴起的建设模式。屈家岭原始文化既是中国农谷的文化元素,又是中国农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中国农谷突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维护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及水土流失的严重威胁,遗址的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南佐遗址的保护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详尽的调査和研究,从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符合遗址自身特征的保护规划对策,进而保护遗址本体的安全性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因及其主要类型,总结和归纳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理念,分析了保护所需的技术需求,最终得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主要是水的问题,通过水环境控制措施,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转变为“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问题;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分为展示类遗址和非展示类遗址,不同类别的遗址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通过保护提前介入,促进保护与考古工作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将化学与物理加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潮湿环境展示类考古遗址综合加固技术,是土遗址本体保护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地区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史前村落遗址是文明遗存的证据。该地区近50年来考古发现的实物和资料说明史前村落遗址存在,且分布稠密,从而证明该地区的史前文明是比较发达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论坛”宣布,由来自各国的190位考古权威反复筛选,陕北石峁遗址与浙江良渚遗址共同入选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对遗址进行保护和保护性展示的具体建议:建议省政府责成榆林市和神木县文物管理部门尽快成立专门的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大力征集民间石峁玉器;同时尽快组织力量,编制遗址保护规划,包括确定保护范围,付诸实施;由省政府或榆林市政府出面主办,委托并资助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和陕西师大在进一步强化研究的基础上,承办高规格的“石峁遗址与中华文明探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尽快考虑在石峁建立基于最新考古遗址展示理念的遗址博物馆;榆林市和神木县以石峁遗址保护性利用为契机,重新统一规划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把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等资源和石峁、新毕以及内蒙等史前遗址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创意规划“红色-史前-草原文化之旅”,借以完善形成地域文化产业支柱,为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产业新路。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伊沙尔河口的沙隆卡、格尔麻等史前遗址,在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青海史前时期从事狩猎采集经济的土著人群与来自东部从事农业经济的仰韶文化人群的交融、青海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的起源、马家窑文化形成的地方因素、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分期等论题,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邯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大遗址资源发展文物旅游业已成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做法和手段,而我国保护利用大遗址的工作近几年则刚刚开始,邯郸作为大遗址资源异常丰富的区域,应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展示大遗址资源,促进邯郸文物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大遗址的有关状况,对邯郸在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遗址概念、遗址公园在国内外建设情况的探讨,详细论述了邯郸大遗址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在大遗址保护方面应当思考与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对邯郸在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起到点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在考古调查基础上的考古勘探则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大遗址保护的成功取决于严谨科学的考古勘探工作。文章围绕考古勘探对大遗址保护的作用及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了大遗址保护视角下对考古勘探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大遗址保护。但是城市化的加快,地方的急功近利,商业资本的进驻,文物盗掘的猖狂,使得我国大遗址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是解决大遗址保护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必然选择。这种先进的遗址保护方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法律、人才、规划、投入和借鉴等几个方面整体推进,扎实工作,才能使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蚌埠双墩文化遗址为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史前文化信息,对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文化遗存亟需数字化保护;另一方面媒介传播、提升也亟需真实感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利用3DS Max和Con-verse3D等技术实现虚拟还原展示,重点研究双墩遗址的数字化获取、3D场景建模和3D虚拟展示等关键技术,以期为其它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复原及传播应用研究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大遗址这一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从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大遗址保护规划、大遗址保护技术、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大遗址保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黄州螺蛳山遗址是鄂东地区重要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文化内涵,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研究,从社会经济、制陶技术、文化因素与价值三个方面对螺蛳山遗址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认识到其文化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延安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知名度很高。要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开展大规模普查,进一步挖掘革命遗址资源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加大保护力度,解决好延安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隐忧,对革命遗址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矿冶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是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亮点。文章指出了今后需要在矿冶遗址的文献调研,矿冶遗址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方法和发掘资料的整理,矿冶遗址的价值评估、保护规划、保护技术和展示工作等多方面进一步突破:1)整合各类文献资料,特别要重视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2)开展冶金遗存采样问题的规范化研究,真正建立田野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冶金考古研究的多学科联合研究机制;3)进一步提高矿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的技术水平,为申请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的文化资源及殷墟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制约和矛盾。通过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殷墟的建设与保护应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以分布在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西咸新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认识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遗址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和展示利用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的管理机制、景区运行管理、建立保护特区和遗址公园等利用管理模式,以及经济、教育与文化内涵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保护不仅是文物保护者的职责,也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是以楚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大型遗址保护区域。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需要科学利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支持;遗址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协同,促进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8.
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家陵寝,具有独特的文史、艺术、经济和科学价值。将其按照遗址公园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是旅游发展、遗址保护和展现多种价值的内在需要;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以及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使宋六陵建设遗址公园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最终通过建设遗址公园,实现陵园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世界遗产价值。近年来,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拟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凭借种类多样并富于变化的图案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庙底沟彩陶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我国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对原始宇宙观的记载,以探究彩陶中所蕴含的原始宇宙观,借此深入解读史前彩陶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