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统计,山西省是保留古代建筑最多的一个省份,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山西省沁河流域的古堡建筑和汾河流域的晋商大院,两个建筑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功能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沁河流域古堡建筑和汾河流域晋商大院的对比研究,分析两个地区建筑群体的修建时间和原因、建造主人和居住群体以及建筑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你看历史上那些以10结尾的年份,曾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那么,2010年又会发生什么呢?——编者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温莎古堡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温莎古堡占地7公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  相似文献   

3.
上庸堵河流域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地理、人文特征,具体表现为:过渡带为风貌的自然地理;马鞍型发展的历史轨迹;"两道"驱动型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以移民为主的人口结构。受其影响造就了上庸堵河流域多元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赋予了勇于担当、舍生取义的精神禀赋,熔铸了刚柔兼济、风雅执中的区域性格。  相似文献   

4.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旨在描述与解释土地利用复杂的空间分布。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的类型模式,自然区模式则为典型的垂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则出现以公共建筑用地为中心的向心型社会经济模式。坪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为这些模式的形成提供初始的可能,然而模式最终形成却是该流域历史、侗族的世界观与信仰、生产方式等人文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石柱君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32-33,93
在当前城镇面貌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笔者以滏阳河流域衡水市区段为例,从其整治和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沿岸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3个方面,论述了滏阳河流域衡水市区段整治和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探索、细化研究山西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古堡城墙的结构、建造技术、防御功能等方面为出发点,从湘峪古堡古城墙的历史变迁,湘峪村及古堡历史概况,说明了古城墙修建的原因,并叙述了城墙的现存构造;分析了湘峪古堡古城墙的筑造材料和建造技术,及其防御功能,以期为现代建筑安全设施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赫氏古堡     
在美国的西部,太平洋东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叫做赫氏古堡。赫氏古堡为维廉·兰道夫·赫斯特在1919年始建。赫氏古堡的设计有很突出的地中海建筑的特色。其灰泥墙、红瓦顶和丰富多彩的陶瓷砖具有浓厚的西班牙、墨西哥和加州古老建筑物的风采。古堡有房间115间。古堡内外有很多赫斯特搜集的艺术展品,包括油画、雕像、挂毯、家具和银器等。这些东西主要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  相似文献   

9.
张启成教授在其论文《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中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等是世代相传的、大母神伊南娜是地位最高的神、月亮神为女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文中还出现了诸如“巴比伦之四”、杜尔马克神等常识性的错误,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也及不准确。笔者对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进行了重新阐述,以便使读者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级大,破坏力强,导致千年古堡——加济安泰普古堡被毁。从建筑结构角度而言,加济安泰普古堡属于砌体结构,主要特点即以砖石作为建筑核心材料,砖石之间通过砂浆黏结,因而当砂浆受到地震破坏时,易诱发建筑整体破坏。相比而言,木结构建筑以弹性性能良好的木材为核心材料,且拥有平摆浮搁柱根、榫卯节点、斗拱等多种抗震构造,因而能够抵抗较为强烈的地震。故宫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