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朝春 《收藏界》2012,(4):62-65
云南建水紫陶是全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紫陶花瓶,以其典雅秀丽的造型,自然斑驳、变幻万千、明快爽朗的色泽而驰誉中外,是紫陶大家族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一、造型:方非一式,圆小一相 建水紫陶花瓶造型以圆形为主,方彤次之,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相似文献   

2.
李朝春 《收藏界》2013,(1):60-65
烧制于元末明初的建水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花异卉。其产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烧制出专门用于随葬的青花罐、瓶、炉、雕塑等冥器小件,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珑可爱的青花冥器,纹饰粗犷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青花精华,掌中至宝。本文拟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朝春 《收藏界》2013,(7):69-74
清末民国初期出现的云南建水紫陶"残帖"装饰艺术,构思精妙绝伦,手法新颖独特,是建水紫陶别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图案。它是建水陶艺师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国画"锦灰堆"艺术精华,借鉴景德镇瓷器"八破纹"装饰艺术风格而发展起来的紫陶装饰  相似文献   

4.
改之 《收藏》2012,(9):123-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除了壶体自身的紫砂装饰外,另有几项技术,于外在对古朴、淡雅的紫砂器进行装饰。  相似文献   

5.
张静 《收藏》2012,(5):132-137
不作壶的紫砂领航人 前阵子,笔者看到有媒体称史俊棠是没有作品的大师。史俊棠笑谈自己绝对算不上大师。大师是时代的产物,是让作品来说话的。过去的年代里是没有大师这个称号的。1985年,这位被媒体称为没有作品的大师的史俊棠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紫砂协会——上海紫砂协会,借助都市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陶紫金 《收藏界》2011,(7):57-61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这段历史中遗留至今的各种器物已成收藏热门,其中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工艺规范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厚爱。纵观文革制壶史,文革初期的1966年,民间工艺瑰宝紫砂壶被批为"封资修"的黑货,整体制壶业一落千丈。除了  相似文献   

7.
水洗是文房清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浣笔之器皿,故也称笔洗。水洗的使用早在宋代就极为流行,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均有烧制。与宋代名窑瓷质水洗相比,紫砂水洗的起步较晚,是一枝晚开的奇葩,产生于明代晚期。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洗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宜均灰蓝海螺洗,其次是收藏在上博的陈鸣远款紫砂栗子形水洗。  相似文献   

8.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09,(10):15-16
文化之河文化名城大运河经济带的形成,直接崛起了沿河1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京杭运河段11座(北京、天津、聊城、徐州、准安、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嘉兴、杭州),河南古运河段4座(洛阳、开封、安阳、商丘),浙东运河2座(绍兴、宁波),犹如挂在我国东部的一串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8,(1):214-214
在中青年紫砂艺人中,桑黎兵先生算是位佼佼者。有人曾经说,桑黎兵这几年发展如日中天,交上泰运,不但壶价高,而且创新的作品也日渐增多。这种说法我觉得有点片面,我接触的桑黎兵先生是五年前初到宜兴时认识的,那时紫砂市场非常不景气,大家看没有生意可做,做壶也就不太积极,有的甚至改行,  相似文献   

10.
一兵 《收藏界》2010,(7):71-72
紫砂茶叶罐也属于紫砂茶具之列。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茶叶罐是明代正德以后的,由江苏著名收藏家沙志明所藏。早期紫砂茶叶罐多数砂质颗粒粗大,工艺简单粗糙,又因为无专门烧制紫砂器的龙窑,与缸瓮之类大器物一同烧制,有的沾有缸瓮釉的泪痕。以实用为主,不注重外表的装饰,都是素面素心。到了清代康熙时紫砂业发展迅速,加之珐琅彩传入,出现了印花、刻花、泥绘和加彩挂釉的紫砂器,其中包括紫砂茶叶罐。从传世的紫砂加彩挂釉实物看,以华凤翔加彩挂釉汉方壶为最早。华凤翔是康熙时人,因此加彩挂釉紫砂器应始于清康熙时。加彩挂釉紫砂器一出现,便受到宫廷重视,大量加彩挂釉紫砂器成为贡品入宫供皇亲国戚使用,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出现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器外销,形成良性循环。对加彩挂釉紫砂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加彩挂釉紫砂器,失去了紫砂素面素心的原有风格,加之加彩挂釉后紫砂器的透气性不如以前,在清代风行一度后,很快走向枯萎。在紫砂发展过程中,加彩挂釉器始终不占主流位置,但作为紫砂大家族中一员,在紫砂发展历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今天看来同样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宜兴紫砂陶土主要产于丁蜀镇青龙山、黄龙山两座看似普通的小山丘,其主要成分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和云母。紫砂泥料种类分为紫泥、朱砂泥和本山绿泥等,其中以紫泥为主。各种泥料既可单独成陶,又可进行相互配置成不同的色调,因此也使得紫砂作品能够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毛宪民 《收藏》2009,(3):168-169
2008年10月,笔者赴宜兴走访了著名紫砂陶艺艺术家顾惠君。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稳重谦逊,言谈中透出艺术家的灵气。令我钦佩和赞叹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在2002年破格珍藏了顾先生的3件传世珍品,这是故宫博物院对民间收藏紫砂陶艺品史无前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13.
黄健亮 《收藏》2010,(3):14-20
近年紫砂界的大事,首推宜兴蜀山窑址的考古发掘。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紫砂窑址考古,发掘地层跨越了明代晚期至1966年共300余年,为宜兴陶器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季江生 《收藏界》2011,(7):54-56
我国古代将书房称为文房,而文房用品则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案头必备之物,其中除笔墨纸砚外,还包括笔筒、水洗、水盂、印盒、墨盒、镇尺、臂搁、印章、调色盘等等,这些文房用品集欣赏、把玩和实用于一身,所以又被人称为文房雅玩或文房清供。  相似文献   

15.
潘春芳 《收藏界》2013,(7):46-52
关于明清宫廷紫砂,笔者早在1963年的上半年就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当时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求学,学制五年的本科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三月的一天,时任"陶器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张守智老师找到我,要我协助他进行"宜兴紫砂造型"的专题研究,因为我有入学前在宜兴紫砂厂四年  相似文献   

16.
高阿申 《收藏》2016,(5):178-181
阆中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战国时为巴国国都,清初曾作为四川省临时省会。阆中文物景观颇多,目前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70多处县级文保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运河驿诗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狭长的运河地带,作为古代漕运通衢,使其迅速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地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运河两岸迅速发展成繁华工业区和文化名城,有皇家漕运的转运码头;有南北货物集散地;也有富商、文人荟萃之地;形成了运河沿岸独有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遗存:它积演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领域的庞大信息,  相似文献   

18.
雨岚 《收藏界》2011,(7):67-72
在中国陶瓷史上,紫砂壶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品类,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理想茶具,而且是一种实用与审美高度和谐的妙不可言的特种手工艺品。我们有幸看到流传至今的紫砂壶,大多留有作者的铭款,而从这些带有个性的艺术品上,反映出的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14,(3):130-135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承载了八百年的岁月和艰辛,积淀了八百年的智慧和荣光。在宜兴陶都丁蜀镇,集结了一万多名做紫砂壶的艺人,其中不仅有世代传承的制壶人,还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而慕名而来的全国乃至世界的紫砂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王亚平,这位江苏省工艺美术界名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近年以其方正系列陶艺作品,在陶都、在中国陶艺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