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语义启动任务测查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控制组儿童汉语词汇语义加工和图片语义加工的状况。结果表明:(1)两组儿童在图片启动和词汇启动两种条件下都产生了语义启动效应;(2)与词汇相比,自闭症组更容易通过图片而通达语义;(3)与控制组相比,自闭症组通过图片而通达语义的优势更加明显。重点结合自闭症儿童超凡的视空能力对其图片语义加工的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3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在哭/笑/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表情面孔没有产生显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的能力,无意识下的情绪影响具有弥漫性。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模糊刺激采取启发式策略,需要注意可能存在扭曲我们认知的隐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存在的心理体验。焦虑症患者或高特质焦虑者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对所加工的刺激不是同等程度地分配注意,而是根据刺激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对与威胁相关的刺激产生注意偏向,也就是优先加工威胁性刺激,对威胁性刺激加工效率高。以往对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范式有:点探测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研究的主要被试有:焦虑病人、社交恐惧障碍者和焦虑状态的正常人。选择的实验材料主要是:携带威胁信息的词汇和图片,其中图片主要是带有不同情绪的面孔图片,并以生气的、愤怒的为主。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焦虑者注意偏向的形成机制及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线索任务,以身体攻击图片和表情图片两类实验材料,对暴力游戏玩家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其时间进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暴力游戏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玩家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身体攻击图片,在线索仅呈现100 ms时即产生对攻击信息的注意警觉,在500 ms时该注意偏向消失;对于表情图片,暴力游戏玩家在线索呈现500 ms时表现出对负性表情和愉快表情的注意回避,在1 250 ms时注意回避消失.从而表明,暴力游戏经验与个体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的改变有关,且这种改变依赖于刺激内容及加工时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对学校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针对学校恐惧症是否与特定的注意加工机制相关联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学校恐惧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Stroop任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学校恐惧儿童仅对学校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学校相关刺激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获得了优先加工;这种注意偏向只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出现,并会受到重复呈现效应的影响,随刺激重复出现次数的增多而消失.这表明,学校恐惧儿童与普通儿童对学校相关刺激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选取49名会讲汉语和民族语的瑶族儿童为被试,通过跨通道语义启动的颜色判断和真假词判断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双语语义的表征方式.结果发现:1.在瑶语与汉语两种语言里,瑶族儿童的优势语言为第一语言(L1)瑶语;2.从语言发展看,瑶族儿童瑶语的第一语言优势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3.瑶族儿童的L1对汉语(L2)产生了明显的启动,这说明瑶语和汉语有很强的语义表征联结,支持了语义的共同存贮理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9.
卜伟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06-108
通过实验考查了认知风格、英语水平和外显知识对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启动量显著高于场独立型,即认知风格越偏向场依存,启动量越大;英语水平对跨语言语义启动无显著影响;外显知识对启动量的影响显著,已有外显知识能显著促进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对情绪敏感性的界定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情绪敏感性是指个体在认知加工(感知、思维、记忆、决策等)过程中优先对情绪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并倾向于对环境中的所有信息都赋予情绪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相关信息存在认知加工偏向.情绪敏感性与情绪知觉、情绪易感性、情绪感染、共情等有明显的区别.情绪敏感性的测量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整理一套集情绪信息与性别信息于一体的标准化实验材料,从而更精细地研究情绪信息、性别信息(语义信息)加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方法:通过方便取样选取40名研究生,对从网络收集和由Facegen modller 3.5软件制作并统一处理后的401张情绪和性别信息均明确以及二者信息均模糊的面孔图片,在男、女、积极、消极、吸引注意的程度、唤醒程度六个信息特征上用七点量表进行评分;对97个具有情绪意义或性别意义的共四类单字分别在积极、消极、男、女意义特征上用七点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该材料库中最后有255张面孔图片的情绪信息和性别信息的强强特征无差异(p0.05),弱弱特征无差异(p0.05),强弱特征差异显著(p0.05);在笔画数和字频平衡后,男、女、积极、消极意义共四类92个字的强特征值和弱特征值与4进行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为,强特征t(91)=83.127,p0.001,弱特征t(91)=-96.124,p0.001。结论:严格量化匹配了情绪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的面孔图片,充实了可用于表情加工、性别认知、面孔识别等研究领域的图片库,其研制思路对于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研究亦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情感注意偏向”即关注特定种类的情感突显刺激的倾向,是情绪调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情感注意偏向是通过协调个体对初始注意的过滤和后续的加工来调节后续的情绪反应的.本文主要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和发展心理学方面得到的证据来论证情感注意偏向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汉语听写困难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学习障碍类型.由于汉字的主要类型是形声字,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规则并加工整字的语义表征,会影响到字形输出成绩.实验通过语义启动范式,设计形旁透明材料和形旁不透明材料,考察听写困难儿童在两种材料中的整字语义表征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自然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无法快速形成整字语义表征.  相似文献   

14.
语义的启动和加工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efMRI、ERPs和PET等现代技术研究手段,从认知神经科学方面探讨了语义启动加工的相关脑区及其各脑区的神经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双语心理词汇语义启动实验大都采用SOA单点测试法,该方法缺陷明显:若SOA太短,受试对启动词的语义提取程度太低,因而对目标词不会产生启动效应;若SOA太长,受试理论上存在实施翻译等控制性加工策略的可能;若SOA足够长,而启动词和目标词语义相关度不高,实验仍无法发现跨语言的语义启动效应。在0-MinLCLASP区间选择多个SOA点对汉英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作实证研究,发现了"跨语言语义自动激活扩散区间"的存在,说明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支持"共同存贮"模型,实验的成功改进并完善了传统的语义启动实验范式。  相似文献   

16.
情绪信息和注意偏向的关系一直是情绪研究和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均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被试群体,忽视了正常群体的研究,对情绪信息也片面地划分为正性与负性刺激,没有考虑到情绪刺激的社会意义。从社会计量器理论出发,从影响注意偏向效应的人格特质——自尊出发,以情绪刺激的人际效力为出发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在人际拒绝/人际接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深入探明问题实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面孔尤其是眼部区域在社会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研究发现个体对内群体成员面孔信息有更好的理解和提取能力,但对个体是否对内外群体面孔特殊区域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仍没有充足的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eyelink1000plus眼动仪研究内群体成员是否存在眼部注视优势,同时为预测本族偏向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面孔尤其是眼部区域在社会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研究发现个体对内群体成员面孔信息有更好的理解和提取能力,但对个体是否对内外群体面孔特殊区域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仍没有充足的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eyelink1000plus眼动仪研究内群体成员是否存在眼部注视优势,同时为预测本族偏向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4,(3):107-114
孩子识别主要采用儿童图片、面孔图片、声音等刺激材料,使用亲属称谓及判断作业任务,探讨孩子识别的加工脑区及大脑回路模型,主要的理论解释有熟悉度和情感理论。文章参考母子识别及动物实验文献,系统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从亲属面孔知觉、生育-养育的分离、对照材料与实验材料的平衡控制、母子识别的进化意义等方面,深入讨论进一步研究母子面孔识别神经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眼球追踪可以用来记录人们观看自然场景图片和理解信息时的实时眼球运动,因此,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句子图片"范式中,呈现顺序和信息特征对语义失配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3(句法)×2(语义关系)因子设计,句法和语义关系是被试内变量.实验发现,语义失配会增加人们的认知负荷,即第1遍通过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双重否定没有显著增加图片和信息的加工难度.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能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特定的句法策略来处理不同语义关系的图片和句子.这种句法加工策略使得读者能够将双重否定转换成肯定.研究结果证明成分比较模型可能无法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