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培养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起因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逐渐脱离了儿童时代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骤然变化,心理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需求,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建立自己的“独立世界”。独立意识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成熟和成人感在增强,自尊的需要也在增加。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进步,而忽视了对这一时期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为:第一,老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框框去行动,生怕他们越雷池一… 相似文献
2.
3.
4.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或心理健康。培养教师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迫切要求。首先,体现在现代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紧张性刺激增多,挫折增加,一些人社会适应困难,心理冲突加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明显增多。未来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精神疾病大流行的时候,是心理学的时候。在我们身边,民工讨要工钱,不成功动辄跳楼,为生活琐事跳河者也大有人在。而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2001年的成都,还发生了一起少年弑母案。… 相似文献
5.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将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的心理的无形影响,对整个社会和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必须养成成熟而健全的个性心理。1.具有良好的教育认知。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不良个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础上,通过阐述幼儿在园所表现出的不良个性的现状,继而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不良个性的原因,以及通过运用团体心理游戏改变幼儿已经形成的不良个性,并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个性.选取河北省第七幼儿园大班幼儿作为被试对象,运用团体心理活动与幼儿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改变幼儿之前养成的不良个性,培养良好个性,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独立意识的形成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体现,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现状的分析,简要阐释大学生独立意识涵义以及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提出推动大学生独立意识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初中生的独立意识相对较弱,影响了其学习和发展,因而急需培养。本文从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治疗理念是在人格整体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出生顺序、最初记忆、梦以及生活风格等因素的分析,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缺乏合作能力,从而帮助他寻找到一种具有社会兴趣、更加有效的生活风格。该文主要对个体心理学的治疗理论、治疗目标、治疗过程、治疗联盟等方面做了探讨,力图对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思想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应具有一定水平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由基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法探求运用能力三种能力组成。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会收集信息、学会交流、学会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伟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9(5):123-126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包括自卑与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等。阿德勒认为家庭教育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休戚相关,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培养其社会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生活风格。这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创新心理结构解析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实践能力、知识积累等四个特征,从实践教学中阐述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改编的问卷对苏州市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56人进行专业承诺和专业实践意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总体比较高,最高的两项为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最低的为经济承诺;总体实践意愿水平较高,但自发的专业实践活动水平较低,女生的专业承诺、考研意愿水平高于男生,但实践意识并无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乡镇的学生,但除考研的意愿外,实践意识并无显著差异;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在大二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承诺在大三水平显著提高,考研与实践意愿年级间无显著差异,但知识应用与自发的实践活动在年级间差异却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5):118-120
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德育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走上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通途。 相似文献
19.
陈新文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12):77-80
学校心理学最早是从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心理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心理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它的形式是“教育”,内容却是心理学,主要的方式方法是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20.
宋晓颖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4(3):94-96
3— 6岁是儿童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幼儿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交往教育、自卫自理教育、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等各方面来加以纠正和引导 ,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