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智”与“主情”是教育科学发展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主情”的教学论从一开始就是旗帜鲜明地作为“主智”教学论的对立面而存在,其间论战此起彼伏,使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地趋于和谐、完善。这一过程对于变革以传统的“主智”为主导思想的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第一、二课堂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辅渠道,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主辅渠道”互动;学校、教师、学生三种主体,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主体、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推行三种主体不同的三种参与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优良转化.  相似文献   

3.
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的“三主”思想在语文教育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我们发现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的“三主”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得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钱梦龙的“三主”思想,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这一思想进行解读。一、“三主”思想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并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的“三主”思想在语文教育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我们发现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的“三主”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得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钱梦龙的“三主”思想,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这一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龚自珍“尊情”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近代文学史、文化史的贡献。从生理心理层面、社会政治层面,哲学文化层面这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认为龚自珍的“尊情”乃是中国古代主情思想的一个终结,同时开启了近现代主情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钱梦龙同志(上海市嘉定县第二中学特级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钱梦龙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按照“三主”(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之路,采用课堂教学、平台讲学、论坛研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三位一体”的效能教学方式,实现系统教育、纲要教育、精典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部分学者在“主—奴辩证法”中解读出“主人变成奴隶,奴隶转变成主人”,纯属误解.基于唯物史观,从感性活动和历史的角度,对“主—奴辩证法”进行分析,将戳破“主—奴关系”反转的哲学神话;在黑格尔的表述中,奴隶并没有在现实中冒生命危险去实现自己的自由,而是倒向了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与基督教主义,因而并没有“转交成主人”.“主—奴辩证法”作为黑格尔青年时期最深刻、最神圣的思想之一,其中的欲望论题、承认论题、死亡论题以及劳动论题,都成了后人汲取思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钱梦龙同志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钱梦龙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认识规律的过程”;“要学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文学观受到卢梭"返归自然"学说影响,但将"自然"推到了"生"的力量的层面,强调以"艺术的真实"来表现生活,主张在保证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发挥其社会效应,把自然作为小说人物的精神栖止所,表现的是人化的自然。卢梭则将自然作为批判近代社会的参照物,强调以朴实风格来表现生活,主张小说创作的教育作用,其在创作中极力表现自然之美。郁达夫在吸收卢梭理论的同时,立足于贫苦多难的祖国,以艺术家的自觉,大胆地进行了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真”是李贽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最终归宿,他的思想和生命都根值于“真”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从李贽求学经历,还是其人际交往来看,他受心学的深刻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他的“真”,亦正是其对心学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开放的国际化革命先行者。首先,他具有开放的思想基础。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开放的国际化的。其次,他具有开放的理论体系。他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是学习西方联系中国实际而形成的。再次,他具有开放的政治指向。他的三民主义政治蓝图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充分证明了他开放的政治眼光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祖咏的诗歌具有美而不乐的特点。其中"美"的特点多存在于朴素真切的生活画面和自然简洁、含蓄有味的语言中,包含寄情山水、怀友思乡、刚健精神的情怀美。其中"不乐"表现在悲仕途之不顺、惜朋友之离别和念远离之家乡。此外,祖咏诗歌"美"与"不乐"的特点是由绝假纯真的本性、山水吸引、娴熟的审美技巧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自身性格和生活经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王廷相不仅是明代伟大的哲学家,他还是我们所熟知的复古派"前七子"中的一员。当研究者集中注意于他的理学成就时,似乎不应遗忘他的文学思想。当我们批评王廷相拟古不化的时候,还应看到他的另外一些文学主张。他提出的"文以阐道"与"无意于为文"、"诗贵意象透莹"以及文学尚须"感时愤世,忧在天下"等都给人新的理解思路,而他的许多颇有风致的小诗、民歌和设喻形象深刻的散文也让我们看到了复古派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粤中杜甫”之称。他用散文展示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表达出强烈的忠君思想;他用散文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对策,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思想;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而且用散文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典型的实用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寂是金代中期比较重要的词人。其诗、文俱有成就.词也别具一格。王寂词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为:以“酒”为主要意象表达内心世界及生命情怀,清冷寂寥是其词的主要基调,词境追求“清疏”品格,同时还擅用“闺怨”题材来抒发仕途人生的苦闷;语言上崇尚本真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正始诗人阮籍、嵇康对抗司马氏统治,崇尚玄学,形成寄托"遥深"和"清峻"的诗歌风格。而西晋诗人傅玄投靠司马氏政权,尊儒反玄,诗歌崇尚拟古、讲究语言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三人人生选择、思想倾向与诗歌特点,可以看出西晋诸贤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受到傅玄的影响,变正始玄思为流韵绮靡,从而开启了西晋追求文辞华美与技巧创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明代著名思想家杨东明不但是北方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晚明时期气本论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其哲学思想主要有"以气为本"的本体论、"理气断非二物"的理气论、"气质之外无性"的人性论、"本性之善,乃为至善"的性善论、心性合一的心性论。他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气本论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而且还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哲学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明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