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中图分类法计算机科学子分类号为检索路径,获取CNKI数据库中计算机学科的发文及引用数据。通过计算机学科以及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计算与分析,总结计算机学科文献老化的特点,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于嘉 《图书馆论坛》2005,25(4):247-248,F0003
维基百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百科全书。与传统百科全书不同,它采用全球志愿者协作的方式完成,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介绍了这种新型的百科全书,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衰期是衡量文献老化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科半衰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科研究的时效特性。文章侧重于学科半衰期这一概念,以化学学科为分析对象,在CNKI数据库中以中图分类号为检索条件获取了该学科的相关数据,按学科分类号重新分类后,计算了化学各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通过主要子学科文献老化分析,揭示了我国化学研究中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对心理学学科文献的引用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学科文献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心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明显长于被引半衰期;心理学学科非常注重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引用外文文献的时效相对滞后,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落后于国际水平;基础心理学半衰期最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半衰期最短,比较符合偏理论的学科半衰期较长,偏应用的学科半衰期较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中英维基百科为例研究网络引文的分布规律,分别选择中英维基百科的图书情报学类目,研究条目的参考文献.在规范性、内容质量、引文总量、篇均引文量方面,英文维基百科明显好于中文维基百科.两种维基百科中,期刊论文和图书类型的W-P引文比例最高,传统百科全书辞典和词典是重要的知识来源.两维基百科利用的网络资源呈现一定的聚集和离散分布,从引文网址的域名层次聚合,发现其W-W引文分布都符合幂律分布(洛特卡定律).  相似文献   

7.
文章统计了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与引文数据库中有关体育学的论文,从学科层次研究体育学的学科半衰期。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标准,测定了该学科中各子类的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通过对引文数据与被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体育学文献衰老较快;各子类呈现与其分类性质相应的半衰期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CAS理论的维基百科序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CAS理论的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描述了维基百科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定叉了网站、内容、用户和组织四种类型的有序度指标,对维基百科的有序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序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相信大众智慧的思想”和“促进信息流通的机制”是维基百科成功地实现有序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CNKI收录管理学发文、引用和被引信息作为数据来源,从学科引用半衰期、学科被引半衰期指标及被引时序变化,分析了我国管理学学科知识老化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学引用半衰期为5.80年,被引半衰期为3.45年,由此反映出目前管理学的文献老化速度偏快现象。同时发现,理论型子学科文献老化较慢,而应用型子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王薇  徐芳 《中国广播》2013,(5):83-84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全球性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同时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本文从传播学出发,借助于小众化传播研究,探讨维基百科的创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维基百科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维客技术及维基百科的由来与发展;通过与传统百科全书的比较,分析维基百科大众编撰、免费共享、动态更新及内容中立等4个特征。并简述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对维基百科条目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质疑与批判,基于维基百科的发展政策及目标,从实证和人文价值观等角度对维基百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评价及反思,总结维基百科的研究意义,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基于Wiki协作式创作系统的技术平台、基于多层级权限分配机制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基于开放式编撰和中立性观点及免费共享等基本原则的内容发展方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维基百科的社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基百科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从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以维基百科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可信度危机"和"政府限制访问"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研究了外界环境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因素的确影响了维基百科的发展,但是并没有遏制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维基百科是一部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中立性和公众集体参与编撰的在线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但是,在国内维基用户的编辑参与率不高.论文探讨了维基编辑参与率低的原因,有技术设施因素、网民心理因素和管理制度因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降低门槛,让人们入门不难;提供服务满意度,激发兴趣回报社区;完善激励机制,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相似文献   

15.
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基百科是基于网络合作共享而产生的一个知识库,供网络用户免费使用。论文介绍维基百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解析其特点与原则。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References from drug-related Wikipedia articles and a drug information database were compared.

Methods

Drugs i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MedWatch alerts from January–July 2013 were searched in Wikipedia and Lexicomp to compare reference types and to assess the time for drug safety information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Wikipedia articles.

Results

Wikipedia most commonly cited peer-reviewed journal articles (49.2%) and news articles (12.0%). MedWatch citat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Wikipedia on average in 5.9 days.

Conclusions

Wikipedia cited various sources but may not be a reliable, up-to-date resource for drug safety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付巧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3):143-148
[目的/意义]维基百科是众包模式应用的杰出范例,研究维基百科的检索系统有助于促进以众包方式编纂的同类网络百科全书的研究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维基百科检索结构的系统描述,分析发现在众包编纂模式下维基百科检索系统的3个区别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维基百科检索系统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维基百科检索系统的区别性特征包括:检索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检索系统的开放性、编辑历史的可检索性;维基百科检索系统存在着超链接密度较高、网络文献问题频现、参见系统内容缺乏一致性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在检索方式的设置和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国内同类网络百科全书应在汲取维基百科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检索系统设置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检索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刘怀亮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120-124
为解决短文本特征词少、概念信号弱的问题,结合维基百科进行特征扩展以辅助中文短文本分类。通过维基百科概念及链接等信息进行词语相关概念集合抽取、概念间相关度计算,利用消歧页结合短文本上下文信息解决一词多义问题,进而以词语间语义相关关系为基础进行特征扩展,以补充文本特征语义信息。最后,给出基于维基百科的中文短文本分类算法,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中文短文本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评价Wikipedia中作者的可信度。[方法/过程] 将Wikipedia中作者与词条的编辑关系表示成一个带权值的有向双模网络图,通过对该网络图的全面分析,构建一个新的作者信任评价算法。该算法将作者信任值按类划分,并综合每个类下作者的相对编辑量、编辑错误因子和词条网络簇合系数等因素。[结果/结论] 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区分作者在不同类下的信任情况并识别具体类别中的高信任作者和低信任作者。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ultiyear pilot study delineating practical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Wikipedia editing experiences with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ānoa. The purpose of our project was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Wikipedia editing to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 and to investigate aspec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Methods:Lessons were provid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in-person and online instruction via the WikiEdu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Students next selected a health-related Wikipedia article to edit. After the editing experience, structural completenes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ikiEdu LMS. Feedback was collected via an anonymous retrospective pre-post survey to assess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ir perceived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improving Wikipedia articles. Nonparametric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pre versus post outcomes.Results:Fifty-seven (79%) participants in the 2018 cohort and forty-nine (64%) participants in the 2019 cohort completed the retrospective pre-post survey. In both cohorts, responden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p<.05) in self-rating of all ten domai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fter completing the program.Conclusions:This study showed that medical students are competent editors of Wikipedia and that their contributions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of the articles and their own perceived information literacy. Additionally, editing medicine-related article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build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improving content on an open platform that reaches millions each 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