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1年"案例互析一",通过对杨文能老师编写的"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讨论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物体在空间的传接方法",教材选为"篮球胸前传接球"。这个结论的教学意义体现在:第一,以"物体在空间的传接方法"为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为教材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标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为了更好的执行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小学体育课应抓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素质发展"敏感期",不失时机地、循序渐进地、带有侧重性地进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20,(6):26-27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教材三个一",主要指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1]。以"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方向,即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学",在组合动作中"练",在游戏或比赛中"自评"或"他评"。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学、练、赛、评"环节,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文章以《立定跳远练习方法1》一课为例,阐述基于《纲要》的"学、练、赛、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儿戏,而是把武术操《英雄少年》中的各种动作以游戏为载体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避免"三分钟热度",而且能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正迁移到武术操的练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36-38
<正>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其配套用书,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到上课实践,发现问题后进行单元改进。这个过程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诸多困惑,同时对《纲要》的理解和教学的思考也不断加深,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一、单元实践中存在问题本次实践的单元选自《纲要》水平一体操必学内容中的"体操类游戏和基本活动方法",配套用书中的"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方法和游戏"单元。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是:立定跳远——巧避滚石;游戏:搬运伤员。课的开始,我以游戏“地震来了”作为准备热身,接着以游戏“巧避滚石”完成立定跳远教学,随后进行搬运伤员的游戏练习。我给学生进行搬运伤员的示范动作,教给大家用“拉车法”“抬椅法”搬运伤员。第一轮比赛在闹闹嚷嚷中完成,同学们相互指责对方犯规,哪个没有抬到终点就放松了等等,使得我无从判决,  相似文献   

7.
<正>一、情境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教学,吸引学生进入到趣味童话世界,连续、有趣的情节的刺激,能激发与维持了学习兴趣,克服了小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习惯。情境故事游戏是最好的刺激源,也是小学生进行健身活动的基本形式,从而实现让学生在精彩的情境游戏里完成体育锻炼和练习任务。《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一课,通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一)室内体育课在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前落实"诊"复习是在已有基础上,对所学过练过的技术动作加以改进、巩固和提高,以达到规范动作培养技能的目的。如果课前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详细"诊断",不能针对性地开出"处方",做到因病而药、因人而异,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前诊断关键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依据学生实际(包括群体与个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复习各有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解决某几个问题上,从而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确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同时指出,体育教学在五个领域目标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几种说法,如"强化运动技能说"、"淡化运动技能说",乃至"抛弃运动技能说"等等。因而,有的体育课不讲解、不示范,谈"教"色变;体育课"牢牢把握运动参与",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有的体育课却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公开课中,某教师上了一节"综合性练习"为主题的课,在课的基本部分,授课教师安排了"翻山越岭彩旗飘飘"的综合性接力练习.游戏方法是:参与游戏的同学人数相等,呈四路纵队站立,学生手拿彩旗经过第一个栏架时必须跨越,经过垫子时前滚翻翻过,然后蛇形跑经过锥形障碍物,然后钻过栏架沿跑道返回,把彩旗交给下一个同学,以速度快者为胜.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观摩课是指平时所见的体育公开课、体育优质课、体育汇报课等面对多位体育教师进行的教学展示活动,是体育教师的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观摩"中的"观"是看的意思,"摩"在《辞海》中被解释为研究、切磋。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一个核心—尊重"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核心理念。体育课上,在学生害怕完不成动作时,一句"你再勇敢些,肯定可以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正是教师的尊重才给了学生自信和尊严。实践证明,保护学生自尊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十城市"第27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上,《跑与游戏》研讨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从"小豹子逛森林"入手,接连到"小豹子毛巾操",自然过渡到主教材"小豹子学本领"、"小豹子大练兵",再延伸到游戏环节"小豹子大比拼",到最后的拓展提高部分"小豹子抢  相似文献   

15.
<正>"打口袋"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受任何场地的限制,每逢课间都能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开心地游戏着,但该游戏或多或少地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原始"的体育游戏做一些反思、探索与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此,笔者结合"打口袋",总结出一项适合于小学生玩的体育游戏——"九宫格"。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技术环节或者说动作结构比较简单,但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如何来吸引学生参与练习?这是需要老师在组织形式上精心设计的。在导入部分:从"两人支撑后蹬角力"到游戏"抓尾巴",让学生通过游戏,立即进入课堂。并且两个游戏与下面的技术学习密切相关,不仅进行了热身,同时又是很好的导入。为了增加练习的密度,教师采用了两人一组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体育技巧类教材"肩肘倒立"和创编游戏"抢运物资"。二、单元课次(见表1)肩肘倒立安排6课次,本课是第2课次。三、教学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其中利用往返接力、迎面接力游戏的规则与方法,设计了"双人跳跃接力游戏",在实践运用中,效果颇好。现介绍两种具体游戏方法与同行分享。一、双人侧向跳跃往返接力(适用于水平一、二)1.游戏目的: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一、"同课异构"各显教学神通四年级《快速跑》教学流程是:快速转身拿棒→换位拿棒→拿棒高抬腿→快速通过绳梯→"赛龙舟"的游戏。二年级《反应速度练习》教学流程是:"照镜子"游戏→快速反应(抢尾巴)→快速反应对抗(抓尾巴)→位移速度练习(迎面接力)→体能练习(立卧撑)。纵观两节课,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了各自精湛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组织学生练习"迎面接力"游戏,可以锻炼直线快速跑步的能力,发展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创设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团队意识与相互配合的能力,同时还是后续学习快速跑与耐久跑教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迎面接力"游戏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创设了很多妙计高招,激发了笔者的教学灵感。经过实践检验,笔者在不改变迎面接力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