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美丽大学校园、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由传授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个体、接受环体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用,需要构成接受机制的五个要素相互作用,有效发挥各自功能,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到来,全球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时代背景出发,探索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力图对我国应用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接受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对于接受机制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文章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在环境、主体和内容三方面的既有缺陷,以及当前教育接受机制实效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对教育内容或形式反感,知行脱节等现象,导致大学生接受障碍的形成。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成因,可通过以下对策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注重心理调适,增强大学生接受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者施教影响力;优化接受环境,整合力量营造接受合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凸显了"接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研究,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探讨接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接受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接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和心理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机制的优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前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接受机制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背后的原理。本文主要提出一个基本原理——能动受动原理,一个根本原理——需要驱动原理和两个具体原理——多向互动原理、内化外化原理,并具体分析其是如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运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接受过程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一对基本矛盾,即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的矛盾。它贯穿于接受过程的始终,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考察这一基本矛艚,就能找到动力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大学校园面对的新媒介环境所形成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重视新媒介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是对教育内容和形式一般性质的体现。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科学的原则 ,才能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本文从网络新媒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特征以及新媒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化出发 ,认为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平等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稳定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疏导原则和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激发内在动力,重视接受主体的心理需求;优化思维方式,构建接受主体的合理的心理认知;发挥情感效应,强化接受主体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生态环境,强化接受主体的实践行为这四个方面的对策,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集中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心理研究和群体心理研究两个方面。文章从接受能力、接受动力、接受心态三个方面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作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新媒体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新媒体的出现,也深深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通过新媒体的含义和特点,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依托班级建设,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具有信息丰富、平台广阔、沟通自由的显著优势,深受接受能力较强的现代大学生喜爱。新媒体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容易对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生活产生直接影响,从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以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研究背景,在新时代矛盾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利用新媒体优势,主动引导新媒体舆论的创新教学体制机制,最后提出新媒体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新媒体覆盖的时空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新的内容。文章分析通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主要影响的基础上,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对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利用新媒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受教育者的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的主体,作为接受主体,其个人的接受心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认识把握个体的接受心理机制,遵循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规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强劲的吸引力、一定的消减力、深远的辐射力和强大的号召力,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需采取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方法、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应对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