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通过对人才培养内涵及国际借鉴的分析,从特色取向、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等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当前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中职院校优化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体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观入手,阐述了高校应如何适应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就现代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构建及实施标准进行理论和实践剖析,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法等,在探讨高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创新与重构体育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为今后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职体育教育是培养高素养体育应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教育阶段,通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中职体育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民族创新首先需要创新人才和创新的教育.体育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创新型体育高级人才之重任,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创新的教育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国纷纷举行大型运动比赛,显示了国际社会对高层次运动人才的需求。基于此,以山西省高等学校为依托,开展对体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山西省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育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师资情况和体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为培养更优质的体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从充分发挥目标引领作用,构建“双创”教学环境,丰富体育专业教育实践资源等方面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体育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优势,构建了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教学体系。为促进综合性大学开办体育教育专业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同时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院校作为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顺应了迫切的现实需求。针对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前移化、全程化”双创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强化创业技能;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孵化基地,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创业教育孵化链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孵化功能;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拓宽课程设置,强化以人文素质为基本依据,培养具有“宽基础、厚口径、高素质”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瓶颈,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旨在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化进程,使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从而振兴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丁俊晖模式"培养体育人才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俊晖的成长之路,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丁俊晖模式”的利弊,探索体育人才,尤其是非奥运项目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已有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研究与时俱进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陈述了国内外各种体育教育人才模式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作了展望,希望能为我国建立与时俱进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摇篮,其培养方案和模式应与中小学师资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学实习必须有充足时间作为保障,部分高校教师应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研究体育教学,部分教学任务应由中小学体育教学名师来担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小学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师资。但是,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将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转型期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1)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2)依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将现有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交叉学科和通识类课程;依地域特点和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等开设有特色的专业课;(3)把毕业前集中实习调整为分阶段见习或实习,适当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依所在地市的中小学、社会体育健身场所和培训机构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重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日、美三国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重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如何构建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师资等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结果认为:在我国体育院校中适当增加人体生物学和受群众欢迎的体育实践学科门类及其在总学时数上的比例;把大学四年级的集中一次实习变成不同阶段分批次实习,这样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口试是口前国外高校用得较多的考试方法,我们应当有效地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