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应该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一层含义,数学新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中蕴涵着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拙文拟通过实例来点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解题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正一、多项式的乘法例1若(x2+nx+3)(x2-3x+m)的展开式中不含x2和x3项,求m和n的值.解析一些学生一看到题目,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利用多项式的乘法将(x2+nx+3)(x2-3x+m)展开,得(x2+nx+3)(x2-3x+m)=x4-3x3+mx2+nx3-3nx2+mnx+3x2-9x+3m=x4+(n-3)x3+(m-3n+3)x2+(mn-9)x+3m.  相似文献   

3.
康小燕 《教育》2015,(4):6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根据数学新课标,对照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素材,充分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代数内容中的素材代数教材中,体现运动、变化观点的素材,十分丰富。关于代数式的研究比如:求代数式2x+1的值。当x的值不同时,如:x=-5、-3、-2、0、1……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依次为-9、-5、-3、1、3……;取值,计算,比较,是思维层面上的运  相似文献   

4.
1运动思想的培养是初中数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初中数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主要是: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运动变化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题目]若关于x的方程2x+1√=x+m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一: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x2+(2m-2)x+m2-1=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2m-2)2-4(m2-1)>0,即m<1.分析:此解法出错的原因是,思路停留在套用公式上,而完全忽视了题目给出的隐含条件.错解二: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x2+(2m-2)x+m2-1=0.∵2x+1≥0,即x≥-12,设f(x)=x2+(2m-2)x+m2-1,则△>0,f(-12≥0 解得m<1.分析:错解二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题目给出的另一个隐含条件x+m≥0.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12≤m<1.一般地,在判断形如ax2+bx+c=0,x∈(t1,t2)的二次…  相似文献   

6.
拙文《一个代数不等式的几何证法》(见《数学教学通讯》2 0 0 3年第 9期 )证明了不等式x2 +y2 +( x -1) 2 +y2 +x2 +( y -1) 2≥ 22 ( 3 +1) ,1其中 x,y是任意实数 ,罗增儒先生发表了大作《两种解法—两种结果的沟通》(见《数学教学通讯》,2 0 0 4年 1期 ) ,用多种方法非常详尽地对上述不等式进行了证明和研究 ,笔者深受教益 ,今对不等式 1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补充说明一下 ,可以验证 ,当x =y =3 -36时 ,不等式 1中的等号成立 .以下将不等式 1进行推广 ,叙述为下面的两个命题 .命题 1 设 x,y,z∈ R,则x2 +y2 +z2 +( x -1) 2 +y2 +z2+x2 +( y …  相似文献   

7.
恒不等式问题,往往是把代数、几何、三角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近几年数学高考、竞赛中考查的热点,而学生对此类问题感到比较困难.为此,特举以下例子来探讨它的几种解法.一、变元转换法例1设g(x)=(log2x)2+(t-2)log2x-t+1,若在t[-2,2]时,g(x)>0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解p(t)=(log2x-1)t+(log2x)2-2log2x+1,将问题转化成当t眼-2,2演时,p(t)>0,∴P(-2)>0熏P(2)>0 熏即-2(log2x-1)+穴log2x)2-2log2x+1>0熏2(log2x-1雪+(log2x)2-2log2x+1>0 .故08.二、分离参数,最值转换法例2若f(x)=1+2x+3x+…+穴n-1雪x+nx·m姨,其中mR,nN,且n≥2…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 .题目千变万化 ,已知与未知之间充满矛盾的对立统一 .在指导学生研究数学问题时 ,要积极引导他们运用对立统一观和运动变化观来分析问题 ,探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这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1 .一般与特殊有些数学命题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很明显 ,而其结论又是反映一般的情形 ,直接寻找解题途径较为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 ,不妨先将问题的一般性转化为问题的特殊性来考虑 .例 1 方程 (m + 1 )x4- ( 3m + 3)x3 -2mx2 + 1 8m =0对任何实数m都有一个共同的实数解…  相似文献   

9.
数与形是初等数学中研究的主要对象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考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数形结合包含两方面内容 :从几何角度看代数问题 ,或从代数角度看几何问题 .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介绍数形结合的几种基本途径 .(1)代数式 (x-a) 2 +(x -b) 2 表示点 (x ,y)到点 (a ,b)的距离 .例 1 求函数 f(x) =x2 +15 -x2 - 6x +13的最大值 .解 f(x) =(x - 0 ) 2 +(0 - 15 ) 2 -(x- 3) 2 +(0 …  相似文献   

10.
不等式的证明题中,常常会在给定条件或待证的不等式中含有“1”或与“1”有关的项.因此,熟知“1”的应用技巧并灵活运用,对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下面就证明不等式时“1”的几个常用技巧做一总结.※“1”的等量代换法※当给定条件中有含“1”的等量关系式时,常常将“1”用式子等量代换到要证明的不等式中,对原不等式变形.[例1]已知x+y+z=1,证明x2+y2+z2≥13.证明:原不等式可变形为3(x2+y2+z2)≥1.∵x+y+z=1,∴3(x2+y2+z2)≥(x+y+z)2,左-右=3x2+3y2+3z2-(x+y+z)2=2x2+2y2+2z2-2xy-2yz-2zx=(x-y)2+(y-z)2+(z-x)2≥0∴原…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他充分肯定了辩证思维在数学中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谈谈辩证思维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1运动与静止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解数学问题时,可以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静止”的问题,反之亦然.例1A为椭圆2244xy+=上任一点,B为圆22(2)1/3xy+?=上任一点…  相似文献   

12.
当谈到中学数学课的价值时,人们很容易想到它的知识价值和实践价值,而对它的德育价值一般却往往表现出不易接受或难于理解。事实上,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展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大纲”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辩证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说过,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数学内容本身处处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可能性。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以及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3.
与三角形的心有关的轨迹问题,同学操作起来往往“不领会”,本文试谈这个问题.一、重心问题例1已知△ABC中,B(-3,-1),C(2,1),顶点A在圆(x+2)2+(y-4)2=4上运动,求△ABC的重心G二的轨迹方程.分析利用重心坐标公式,表示出点A的坐标.解设△ABC的重心坐标G(x,y),A(x1,y1),则x=x1-33+2,y=y1-31+1"$$$$#$$$$%.即x1=3x+1,y1=3y&.又A(x1,y1)满足(x1+2)2+(y1-4)2=4,所以(3x+3)2+(3y-4)2=4,整理得(x+1)2+(y-43)2=49,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评注求轨迹时应注意分析与动点相关联的点,如相关联点轨迹方程已知,可考虑“代入法”.二、垂心问题例2如图,已…  相似文献   

14.
题 1  (邵剑波提供 ) 证明或否定设a >b >c>0 ,x21a2 +y21b2 +z21c2 =1 ,x22a2 +y22b2 +z22c2 =1 ,且 (x -x1+x22 ) 2 +( y -y1+y22 ) 2 +(z -z1+z22 ) 2 =14[(x1-x2 ) 2 +( y1-y2 ) 2 +(z1-z2 ) 2 ],则x2 +y2 +z2 ≤a2 +b2 +c2 。题 2  (吴善和提供 ) 证明或否定 : 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 ,实数m≥ 1 ,a′ =(bm+cm) 1m,b′ =(cm+am) 1m,c′=(am+bm) 1m,则以a′,b′ ,c′为三边可构成△A′B′C′ ,且△ABC与△A′B′C′的内切圆半径r与r′之间成立不等式r′≥ 2 1m·r。(注 每小题第一位解答正确者将获得奖金 5 0元 )有奖…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解决函数、数列等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与“恒”有关的问题,为了恰当解决此类问题,笔者通过典型例题认真剖析、反复探究,提出如下规律、方法:例1已知m∈R,设P:x1,x2是方程x2-ax-2=0的两个实根,不等式|m2-5m-3|≥|x1-x1|对任意实数a∈[-1,1]恒成立;Q:函数f(x)=x2+mx2+(m+4/3)x+6在(-∞,+∞)上有极值.求使P正确Q正确的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变量数学,不外乎是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恩格斯).解题中充分挖掘各种辩证关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经常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解题中要辩证地对待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并根据条件适时进行互化.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计“陷阱”,制造解题障碍,往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里就隐含条件“陷阱”的问题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例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b-3)x+6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α、β,且满足1/α+1/β=1,求b的值.  相似文献   

18.
最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它渗透到代数、几何、三角、不等式等各个学科领域,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解最值问题的方法也愈加丰富.这类题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文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1 配方法将代数式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利用平方是非负数这一特点而求其最值,但应注意能否同时取得最值.例1 求实数x,y的值,使得(y-1)2+(x+y-3)2+(2x+y-6)2达到最小值.分析:对于多元函数,可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元来进行配方.解:原式=5x2+6xy+3y2-30x-20y+46=5x2+(6y-30)x+3y2-20y+46=5[x2+6y-305x+(3y-155)2]-(3y-155)2+3y2-…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了方差公式,有些学生往往只局限于具体的数字计算之中,没有体会其中的奥妙,实际上方差公式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知道,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 n,其平均数为x=1n(x1+x2+x3+…+x n).1方差为S2=1n[(x1-x)2+(x2-x)2+(x3-x)2+…+(x n-x)2].2此方差公式可简化为S2=1n[x21+x22+x23+…+x2n)-nx2].31代入3得S2=1n[x21+x22+x23+…+x2n)-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中的化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归”是指把未解决的数学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1.复杂向简单化归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往往是由几个简单问题构成的 .因此 ,只要把这些简单问题一一加以解决 ,就可以使复杂问题得到解决 .例 1 解方程组3 (x +y -1) +2 (x -y) =64 ,4(x +y -1) +5 (y -x -3 ) =78.①②解 :设x +y -1=m ,x -y +3 =n .整理得3m +2n =70 ,4m -5n =78. 解得 m =2 2 ,n =2 ,即  x +y -1=2 2 ,x -y +3 =2 .解这个方程组得x =11,y =12 .评注 :把方程组中重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