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网络学习社区研究动向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网络教育模式的兴起,人们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关注也日益增长。网络学习社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人群在一定的网络空间以学习为目的进行相当程度的互动,因此进行网络学习既需要一定的技术平台,也需要有学习者和助学者。网络学习社区不仅应该成为远程学习的基础,也是校园教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演变及构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网络的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学习社区成员之间的协作交互、资源分事,共同构建社会性知识,促进文化的交流,完善人性的塑造,已成为网络时代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引用“社区”、“网络社区”的定义和基本内涵演绎出“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并以国外网络学习社区30多年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典型案例,来说明网络学习社区的本质内涵;就构建我国网络学习社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作思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学习社区构建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学习社区是学习社区的理论与方法同网络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应用范式,并成为当前网络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相互之间、学习者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互惠互利、民主平等的。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参与者之间的会话交流、相互协作和经验共享。本文首先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基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重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Web的教学平台建构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这个环境以其时空的超越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空间。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互动完成的信息双向交流,因此互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学习中的互动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学习社区,提高网络学习社区的互动,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授参与和引导,还应鼓励积极的学习者成为建构学习社区的主要力量。建构多重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研究和开发高互动、智能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是实现网培学习社区未来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区居民参与网络学习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社区居民作为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具有多种需求,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学习主体、学习过程方面的特征。进而提出应关注社区居民在网络学习中的情感需要,提供网络情境中"学"和"习"的互动。以此为基础,从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学习方式引导、网络学习环境创建三个方面,提出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网络学习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理念之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早已引起相关专家高度关注,然而就目前研究现状来说,关于网络学习社区内涵和特征的探讨还相对缺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显著分歧,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社区概念认识还比较混乱。因此,本文在解读社区、网络社区概念内涵和特征基础上,界定了网络学习社区本质内涵,诠释了其基本特征,最后分别从技术学、生态学、社会学和教育学视角探究了网络学习社区中交互的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较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特性,把网络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利用网络这一纪录平台,让学生享受发表的快乐。网络社区学习平台,可以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把网络学习运用在语文科的课内阅读课、综合实践课、作文教学课,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络社区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社区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积累能力、阅读能力及作文水平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网络学习社区从最初的概念的探讨到技术平台的构建,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了,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社区出现。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如何经营和管理好一个网络学习社区,使得社区成员在社区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随着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随之出现的网络学习社区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阵地。文章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及网络学习社区的优势特征,探析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社区的内涵,并分析其功能定位,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特征及其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特征及其与远程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关系,以此完善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缋效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结构效度分析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网络学习社区特征水平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社区结构的教育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作为影响因素,其三交互作用对学习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善用网络学习社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使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从为什么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开展程序设计教学出发,介绍了网络学习社区下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背景方法和对象,沦述了网络学习社区对程序设计教学的改进,以及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成效,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随着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随之出现的网络学习社区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阵地。文章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及网络学习社区的优势特征,探析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社区的内涵,并分析其功能定位,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学习社区是在线学习的关键,本文在梳理网络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后,确立了网络学习社区的教育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并针对上述三个维度编写了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经因素分析,问卷项目区分度在0.324~0.695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问卷为研究网络学习社区、探讨网络学习社区与学习绩效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为构建出理想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结构维度考量成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及整体网络的属性,关系维度关注成员之间联系的情感质量,认知维度着重成员之间联系的认知质量.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包括环境构建、结构维度构建、关系维度构建和认知维度构建四方面,环境构建包括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资源的选择;结构维度的构建从学习者和助学者两种角色类型着手;关系维度的构建包括建立快速信任、制定规范与惩罚和明确义务与责任;认知维度的构建从培养共同愿景和共享语言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对理想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建设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现实突破口。对"江苏学习在线"1.8万实名用户事实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社区成人网络学习中,男性账号激活率、活跃程度高于女性。社区居民的网络学习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能力及年龄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表现为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年龄段的用户学习自主性、持续性、活跃性较高。社区居民网络学习更倾向于生活、修养、休闲类课程。加强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推广,以及对网络学习弱势群体的帮扶,是目前应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学习社区的特征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社区、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区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英语学习社区以其能突破时空限制,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促进自主学习而受到重视。本文依托实践,提出构建良好运作的中学英语学习社区的核心是技术、资源、主题和社会等四个维度,并分析和推荐了搭建社区的主要技术和软件,归纳了英语学习社区的常见的学习活动主题和学习资源推送途径,总结了创建良好的社区管理机制,形成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8.
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习社区可以被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类型。自组织的网络学习社区具有结构开放、学习方式灵活等鲜明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自组织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将两种形态的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初步比较。笔者认为,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在网络学习的某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应该引起远程教育机构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社区网络学习正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关于社区网络学习者特征的调查与分析还十分薄弱.本文在分析已有学习者特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社区网络学习者提出了DSRP学习者特征分析框架,并对上海部分街道(镇)社区学校的学习者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对社区网络学习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教育。对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分析,有利于挖掘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优势,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使得网络与传统教育结合,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