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内容安全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针对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依托于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的实验项目建设,完成了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迁移,实现了"远实近虚、以虚补时、以实验虚"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了课程整合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面对公共突发事件,全国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开展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虚拟仿真线上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给出面向公共突发事件时教与学地域分离的特殊情况下,虚拟仿真线上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要素提炼、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考核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实验特点,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在实验项目选题、实验项目开发、实验教学组织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开发了基于AMESim与LabVIEW的液压系统状态监测虚拟仿真实验、基于MATLAB的机械性能预测仿真实验、大型机械装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拟实验项目实施表明,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的认识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情况,就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在大跨桥梁健康监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说明,提出了"四环节,有反馈"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并重点介绍了其核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应变监测仿真实验项目的实践教学证明,该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虚拟仿真技术可将抽象理论知识可视化,弥补高校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将虚拟仿真技术引进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教学中,建立"三层次四平台"力学类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技能提高等多功能,同时设计了三层级递进式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由基础性技能向实践性技能和创新性技能转变,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践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的内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将固定时间地点学习变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有效提升了...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127-129
针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李萨如图信号发生器"项目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电路实验课程改革。数字电路实验室借助国家级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教学平台,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已认定的产品设计专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统计及比较,总结成功项目的选题规律,并提出产品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选题依据和原则,为产品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产品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水平,助力产品设计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实验平台构建、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将虚拟仿真与实体机器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技术与教学方法。首先研制适用于课程教学的移动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具有接口通用、易于上手、配置灵活、界面直观等特点,能够进行机器人建模、运动避障、轨迹跟踪、决策控制及导航规划等方面的仿真实验,故而特别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实践。通过通信接口的适配,该虚拟仿真平台具有操控实体机器人的能力,从而实现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技术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依托该平台,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进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项目经验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新常态,为了适应高等教学新常态,西安石油大学依据"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建设了在线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地震相解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弥补了地震资料解释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和在线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167-170
以实训项目"ADSL拨号上网"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项目教学法和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内容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有效弥补了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设备陈旧、实践深度不够、实践范围狭窄等不足,促进了学生从系统角度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虚拟实验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介绍虚拟实验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及MAT-LAB/Simulink仿真功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对数控机床进给传动链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实例,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分析仿真软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将虚拟实验引入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促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专业实验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实验"的车辆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线上授课存在的师生互动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以及教师监督功能弱化等问题,设计并实施了项目式教学方案.该方案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从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平台、成绩评价指标体系3个方面进行革新.教学形式采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方案;实践教学平台引入虚拟仿真控制系统实验资源,...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应用性强且应用范围广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目前钱江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文章提出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讨论了如何根据CDIO工程教学理念设计实践项目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Packet Tracer仿真工具搭建虚拟实验平台,培养集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于一体的多方面网络人才。  相似文献   

16.
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对MOOC课程缺失实验教学环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计开发了3个系列虚拟实验,解决了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演化不可视、计算机微观结构不可及和计算机病毒不可逆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MOOC的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是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的重要保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大众创业的真实数据案例重构虚拟仿真实验内涵,构建"知识共享云→开放项目资源库→O2O实验课程群",创新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搭建了具有"O2O协同+流程仿真"特色的实验→实训→实战→研究一体化教学平台,拓展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空间。遵循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规律,构建"核心能力导向+专业群引领创业链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扩张"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的边界,丰富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入手,研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引入及实施。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定位、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重点从教学基础资料建设、教学推进方式及教学效果三方面,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实践情况。教学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研究型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性质和专业设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理论教学采用了多媒体及仿真技术辅助教学,基于项目教学法强化了主要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构建了基于虚拟仿真程序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引入了虚拟仿真实验,并增设了深入的实验项目和具有船舶特色的实验内容。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嵌入式Linux应用与开发实践"MOOC教学过程中嵌入式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实践环节教学需要,本文采用开源仿真器Qemu构建嵌入式虚拟仿真平台,使MOOC学习者能完成预定实践教学项目。嵌入式虚拟仿真平台具有通用、使用灵活、易于维护以及可扩展等特性,可以有效弥补硬件仿真实验在设备维护、资源占用、成本和实验内容等方面的不足,为MOOC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