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农村综合体模式逐渐形成。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当地的基础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得以完善。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依然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薄弱环节,阻碍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传统的供给方式及需求表达机制等问题,导致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错位和供不应求等现象。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体育服务模式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认为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所存在的问题是基层资金短缺;供给主体单一,权责不清、职责不明;供给决策体制不合理;落实定位不明;需求选择性差,服务结果不均;法律、法规保障不力。提出树立公共服务型财政观,稳步增加政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支出;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形成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落实村落体育,培养农民体育技能;通过《全民健身条例》保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等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问题。研究认为:广西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广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也面临供给水平低下、供给针对性不强和供给主体单一的现实问题。应该通过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方式、丰富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体系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等策略提高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例,对泉州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与结构、供给主体、供给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高、种类单一;供给主体以单位自筹为主,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为辅;供给机制缺乏公共政策的支持,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加强公共政策制定、构筑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心供给模式、建立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的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情况,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镇(乡)和行政村的体育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镇(乡)、行政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结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镇(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低、供给的低水平、缺乏针对性以及供给的机制缺陷是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要从数量、质量和持续性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分类研究是明确其供给主体责任的前提,分类研究不足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责权不清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物质型与服务型、制度与规则型、社会心理层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责权,旨在提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属性和投入主体入手,分析了南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提出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对策。认为在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主体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投入主体的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投入主体的范围,多渠道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8.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水平关乎人民生活幸福获得感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满足,提高供给利用率,满足不同地区间差异化的体育需求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精准扶贫"的精准执行逻辑,通过制度精准,文化输出精准,供给主体精准3个方面落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逐步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打开全新视角。研究认为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可以缩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逐渐扭转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苏锡常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州、无锡、常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制度性体育公共服务、物质性体育公共服务、行为性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制度性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各相关部门督促当地村镇领导班子做好农民健身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把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加强行为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村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多元化格局;加强公共体育人力资源培训,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加强信息类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民主体性的塑造是优化农村体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赋权理论,通过探讨政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农民三者关系,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研究认为,由于政府供给模式不当、群众参与机制缺陷、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导致农民主体性缺失,建议从自我赋权、组织赋权和政策赋权3个层面,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加大农民参与程度,完善并落实体育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摆脱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的困境,增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性,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制度—管理—技术”的复合性视角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进行探究。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类型主要有制度性、管理性和技术性。要从精细化治理、参与式治理、过程化治理和差异化治理4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增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正义;运用大数据实现智慧协同供给,增强供需匹配度;压实基层政府的供给责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差异化需求,实现服务供给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机制、官僚制决策的效益悖论、各级政府供给权责模糊、供给行为失范、公共精神的缺失、"三农"公众价值的边缘化以及体育观念在农村的错位,将我国广大农村在社会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推向边缘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单一、低质、失衡和低效,不能满足新农村日益增长的体育与健康需求,导致政府公信力在农村的弱化,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和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有回应力的责任政府,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和谐农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进行研究,认为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供给机制不够健全、主体职责不够清晰、服务供给不足。并提出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职务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上海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主体多元、协同互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途径,加强残疾人公共体育无障碍场地、场馆的建设,健全残疾人公共体育财政投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提高服务供给效率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供需结构错位的现实困境,认为供给主体精准供给动力不足、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缺失是造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应从供给侧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社会组织助力服务精准靶向民生需求,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政府兜底维系弱势群体底线公平。当前政府应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需求导向的精准化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给考验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效,优化资源供给模式对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现代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体战略部署的正常运行。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内涵、供给思维、供给基本途径和方向以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索,针对要点内容,找准影响因素,寻求发展理路。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不畅、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充分、供给空间结构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服务资源监管不畅等成为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明确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给的主体角色,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给途径,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资源供给结构一体化;健全监督监管制度,规范资源供给监督机制等,以期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优化供给改革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有利于缓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概述了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地位、实施策略、服务概念、系统构成、管理模式、投融资机制和提供主体等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论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8,(2):13-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认为:提高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治理结构不科学、供需失衡、区域差异以及供给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供给主体、决策和监督机制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主要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构建各个层级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体系,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宏观组织架构;发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自治水平和民主程度;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定向培养体育人才,以繁荣体育文化为根基有序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