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10-1恢复“雕刻版”称谓表述更加规范改10“中华邮政汇兑纸”加字改值邮票第一种,在中国邮票总公司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49—1980)》中标示为“雕刻版”,但此后各版目录标示为“凹版”,2007版目录重新改为“雕刻版”,恢复了“本来面目”,也实现了版别名称的规范。现代凹版分影写版、雕刻版和影雕混合版。  相似文献   

2.
近来,随着古钱币拍卖价格的飚升,古代银锭的收藏已引起愈来愈多的重视。此银锭重1950克,长13厘米,高8.5厘米,褐色包浆老旧,底部银色灿然,印有阳文“平度州”、“匠李炳昌”、“乾隆年月”字样。  相似文献   

3.
谢德厚 《集邮博览》2012,(10):62-63
“邮政汇兑”是中国人民邮政三大业务之一。“邮政票汇”是中国人民邮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办汇兑业务极其重要的汇兑方式。而“票汇业务”中的国内(定额)汇票又是票汇业务要件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吴志光  李蔼明 《收藏》2007,(7):166-167
偶得一银锭形有穿铜牌,正面铭阳文“金壹两”、阴文“南部马市”,背面铭阳文“天明六年秋九月”及“此通货于伪造者从椗处严罚者也,马役所”(图1)。此牌被列入《中国花钱图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版,663页),并定为“昭和年间铸,日本臆造币”。对此笔者甚为困惑:日本确有“天明六年”,但此时该国有否称作马市的市场形式?即使有,  相似文献   

5.
祁建铭 《收藏》2013,(9):104-104
笔者藏有清代四川10两银锭一件,重358克,正面有两方官铸砸印戳记。铭文为“捐输·国宝源流”六字(见图)。  相似文献   

6.
张瑞 《上海集邮》2007,(9):38-41
法、意、德“客邮”邮票有多少?国内文献说法不一。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修订版)(下称《目录》)所载附录二“外国在华邮局邮票”为较权威的统计:法国“客邮”51套685种,意大利“客邮”16套74种,德国“客邮”10套96种。但据笔者对信销“客邮”邮票研究后发现,有17套61种为《目录》漏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婕好 《上海集邮》2007,(9):14-15
1997年7月1日,香港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邮票,其中1.3港元画面为一座中式门楼的传统建筑(图1),在《香港邮政集邮目录》中名为“古宅”,杨乃强《香港邮票目录》中仅有“House of Sam Tung Uk”(三栋屋)粤语拼音的英文名称。  相似文献   

8.
见到一份拍卖目录,内有一项“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一件,贴1万、5万汇兑印纸各一枚,盖石棉局戳”,这是一件有疑问的邮品,问题在于: 一、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分定额汇票和普通汇票,定额汇票面额从壹仟元到伍拾万元,没有六万元面额,所以拍品应当是手填面额的普通汇票,而凡是普通票从来不贴有面值的汇兑印纸。 二、中国人民邮政国内汇票不论是定额汇票或普通汇票,每张汇票上只贴1枚汇兑印纸,不可能同时贴  相似文献   

9.
刘英杰 《收藏界》2012,(4):80-82
人们对银锭并不陌生,古代影视史学作品中总有白花花银子的存在,但银锭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属于冷门,近几年才有勃兴的局面。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午“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下称“新版本”)比2001年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下称“旧版本”)有了很大的改进。对雕刻版邮票中雕刻者的标示,编者对照档案、综合集邮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陈阿泉 《收藏》2001,(10):53-54
此文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段古代货币的历史故事,也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南宋王朝皇室后裔令人扑朔迷离的传奇经历。由于所述事件未见引用正史和其他官方史料,而多出自传说和地方族谱,我刊限于资料短缺,无法查证落实,刊登此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好在目前我们正在与作者进一步联系,如有可能本刊将对文中提及的其他线索作后续报道。另外,查阅中国“元宝图录”记载:隋唐以前,此种大额银块称为“银铤”;宋金以后即改称“银锭”,故文中所提供银块实物,准确称谓应为“银锭”。由于作者提供银锭照片,编者未见实物,请读者根据图片自鉴。  相似文献   

12.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0):25-27
五.单圈“4作1”改值邮票之分版分型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的《民国邮票目录》中,例如,2009年修订的马氏《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中仍维持“伦敦版单圈孙中山像4分邮票”仅分为在上面第三节中所述的:“4分单圈票可分:(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邮票。”(其修订版也没有更正原有的笔误,笔者在此给予订正)所以,在这些《邮票目录》中所列出的“4作1”票也都只能分为:“(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4作1”改值邮票了。  相似文献   

13.
《实用集邮辞典》对“侨批局”的界定是“专门办理海外侨胞通信和汇兑业的民信局”。“侨批局”由于是早期的国际通信汇兑系统,信、汇结合、亦商亦邮,其邮品印记较多:中西合璧,红黄蓝,繁花似锦,更重要的是邮品蕴藏着丰富的侨史信息、和民族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可用邮品诠释“侨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李厚禄 《上海集邮》2007,(10):24-25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不仅增加了收录范围,而且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新版目录更具完整性、权威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错误 印刷用版与印刷方法术语混用。“凡例三”中有:“印刷版别:分别用胶版、雕刻版、影写版、凸版、影雕套印、胶雕套印等来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在1946年8月29日发行《胜利和平纪念》邮票,全套2种,面值分别为3角和1元(图1)。根据“香港邮政集邮目录》(2004年版),这套邮票的谢斗是钟思(W.E.Jones)。笔编的《香港邮票》一书中提到“这套邮票是一位英国公务人员钟惠霖先生(William E.Jones)于沦陷期间,被关押在集中营时设计的,邮票中的中也是他亲自书写的。”  相似文献   

16.
裘真 《上海集邮》2007,(10):22-24
实测“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的齿度,发现200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所载数据中,有89种套票、26种小型张、1种小本票与实际不符。本文判定齿度的原则:我国现行邮票发行公告和邮票目录采用的齿度精度为0.5度,当计算值或测定值(一般精确到百分之一)不是0.5度的整倍数时,畸零数大于或等于0.25度时取“入”,即当作0.5度;小于0.25度时则“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银锭,顾名思义,即熔铸成锭的白银,而元宝则是作为货币流通的一种银锭,又称“宝银”。因其形似马蹄,又叫“马蹄银”。我国白银的形式,自古有铤有饼,为长条状或圆状,从元代以后,就以元宝作为白银流通的主要形式。元宝每只重约五十两,上面铸有铸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解放区卷)有这样的描述“加盖于实心徽图代邮券”一节中“(9)5角门角(蓝)”(附图)。这枚邮票在其他目录中从未出现。《中国邮票全集》已经出版720多年。未见有人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收集、研究中国邮政汇兑的各种邮品,也曾多次组集参展和获奖。虽然有人认为,汇兑印纸是一种取款凭证,而应归于“收费票”或其中的“信用票”。但印纸或其它邮汇单据,都体现了中国邮政业务的一个单独部分,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现向邮友介绍一件跨越解放前、后的贴用加盖”银圆”汇兑印纸的汇票(图见封二)。 先说汇票,这是中华邮政的一种双联式普通汇票,正面有浅蓝绿色底纹(由连续紧密排列的“中华邮政”  相似文献   

20.
袁愈书 《收藏界》2010,(1):79-79
历朝历代的铜权、权衡砝码与金银均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也是钱币学、金银称量相关的研究物。流传至今的明代权衡器,有砝码,又有称砣(权)和等秤,还有錾刻自重的各式银锭。特别是银锭,与权衡砝码的内在联系更是密不可分,明代权衡砝码所铸(刻)的各种铭文,对权衡砝码与银两的量制极为重要,对研究明代的权衡制度、单位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