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去春来,时光荏苒,我在故乡的热土上从教了近二十四年,依稀记得意气风发地回到家乡,加/\到乡村教师大军的刹那,转眼间已双鬓微白,乡音更浓。  相似文献   

2.
车轮滚滚     
《少年科学》2009,(12):14-17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沉重的货物被拖曳着在道路上前行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董一菲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并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学名师.她的教学主张用唯美的诗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文脉,以达到师、生、教材三情汇融,诗意课堂中蕴含着诗意生活的真谛.同时借助诗意课堂的五大建构使学生学会诗意的生活,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4.
高宇兰 《考试周刊》2012,(46):60-6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相似文献   

5.
车轮的故事     
如果说生活是一条道路的话,那我恰好有一个关于车轮的故事可以把这些年的轨迹串连起来——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也是我刚进小学的时候,让父母最为头疼的事就是交通。因为我们家住得比较偏远,幼年的我上学、父母上班都是靠一双脚。我记得非常清楚,天还没亮,母亲就领着我奔往学校,将我安顿在学校的门卫室,然后又匆匆地朝工厂赶去。那时候,少数人有了自行车,  相似文献   

6.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可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仙的生活,诗意中总带着些许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且诗且吟间也曾经意气风发。绣吐一口,就是半个盛唐。只可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仕途上不得意,也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一生诗酒飘零,最终也不过是醉死江边。难道这就是诗仙穷尽毕生所追求的诗意地生活?不知道在他醉死的那一刻,是否还做着“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美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诗意地生活     
祥和 《中学文科》2007,(12):35-35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诗意     
赵洁琼 《新读写》2012,(12):1-1
一朵浪花溅在岩石上,我错过了祝福; 一个故事只说一次,我错过了聆听; 一段人生只能走一回,我错过了什么? ……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生活     
姜军 《今日教育》2011,(5):33-33
书中的柴斯特功成名就,却满心失落,最终告别挚爱它的好友,毅然离开繁华的纽约,回到深爱的故乡——康涅狄格州。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淡淡的感动,如叮咚的泉水一般,似静静的小溪一样。  相似文献   

10.
诗意地生活     
《招生考试通讯》2007,(10):I0008-I0008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笨重的车轮     
车轮笨重地转动着,披着满身霞光,暖暖的。我坐在姨夫的那个后车座上,极不情愿地在回家的路上。车子忽然一个趔趄,我连忙稳稳身,一刹那,我突然发现我的脚尖已经能触到地上了……  相似文献   

12.
王立杰 《师道》2009,(3):6-8
人们说王玉明是“院士诗人”,或许多看到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头衔上的光辉。而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我立刻体会到了“院士诗人”的另一种意味。王玉明的和蔼、平易与质朴,跟文人身上常有的那副“派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3.
人,自呱呱坠地始,便要接受考验。生的考验,死的考验;好的考验,坏的考验;主动的考验,被动的考验;眼前的考验,长远的考验:成功的考验,失败的考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人生如考场,处处都面临着要应考。  相似文献   

14.
孙美菊 《师道》2006,(12):31-31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自呱呱坠地始,便要接受考验。生的考验,死的考验;好的考验,坏的考验;主动的考验,被动的考验;眼前的考验,长远的考验:成功的考验,失败的考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人生如考场,处处都面临着要应考。  相似文献   

16.
诗意与生活     
本文从诗歌对生活的影响入手,阐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及如何创造诗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阅读被赋予强烈的功利色彩。阅读,就是教师讲解书本知识,图解课文。然而,新课标告诉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而非功利的审美体验感悟,虽然似乎离考试较远,却是阅读的本质,是人类梦想诗意的表现。让阅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阅读的愉悦,用阅读所得来指导生活,可以让生活更富有高尚的志趣,更有诗意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赖赟 《广西教育》2012,(2):56-56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语文应用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诗意地生活     
《中国高校招生》2008,(2):115-115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相似文献   

20.
让课堂生活充满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课堂,顺着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论断,自然想到“课堂即生活”这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