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既有消极的一面,又具有积极的成分.国共两党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接受"美国对华政策,并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各自的战后政策.国民党的内战企图被遏制,不得不取和平姿态,以政治谈判手段寻求和中共协商.中共顺应了这一形势并试图通过谈判建立"联合政府"来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2.
秦立海 《历史教学》2003,9(5):32-36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现由训政过渡到宪政所作的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二是对宪政时期所要实行的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二者虽然在性质上既非中共的新民主主义,亦非国民党所谓的"三民主义",而是中间势力所一直向往和追求的改良的资本主义,但其在当时却满足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普遍愿望,并成为了检验国共两党有无和平民主诚意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后期,当国民党统治面临全面崩溃之时,其内部兴起了一场旨在保存国民党政权及其反动军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顺利推进的倒蒋求和运动。中国的统一与分裂问题,国内战争与和平问题,再次成为当时中国各党派和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成为国共两党斗争的焦点。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最后一次较量。本文试图剖析国民党阵营求和的复杂背景和性质,分析当时和、战问题与中华民族前途的关系,进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原则立场和采取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苏俄不仅帮助了中共的建立,还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政党政治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共两党围绕"合作"展开博弈,国民党欲变"容共"为"溶共",中共则取"合"而"不同"之策;陈独秀等中共党人以"左右之分"认识和评价国民党,推动国民党的"向左转";由于苏俄理论和政策的矛盾性,直接接受其领导的中共面临着与国民党妥协或分裂的两难。  相似文献   

6.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现由训政过渡到宪政所作的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二是对宪政时期所要实行的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二虽然在性质上既非中共的新民主主义,亦非国民党所谓的“三民主义”,而是中间势力所一直向往和追求的改良的资本主义,但其在当时却满足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普遍愿望,并成为了检验国共两党有无和平民主诚意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人民争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自卫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王若飞在这一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 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以便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妄图用武力从人民手中抢夺胜利果实。为了麻痹人民,准备内战,蒋介石不得不戴上和平的假面具,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妄图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为此,我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针对国民党代表对中共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是“蹈军阀时代覆辙,恃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的诬蔑,王若飞指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  相似文献   

8.
张治中(1890~1969年)是国民党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真诚主张实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对国内问题,力主以政治方式解决,促成和平,并为此而往返奔波,留下了“三上延安”的历史佳话及“和平将军”的美称。张治中又是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处在国共两党斗争的历史夹缝中,他既是国民党的要员又是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因而其活动往往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直接推动下,国共两党基于各自政治需要,都把两党合作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政治策略。中共同意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是为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国民革命的群众性政党;国民党容共则是为了借助于中共及其苏俄的支持,进而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容共"政策的质疑普遍存在,由此国民党内掀起反对中共跨党的暗潮。孙中山在世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威把国共两党的矛盾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之间的调节杠杆不复存在,国共矛盾发展由此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张宪文 《历史教学》2003,79(4):7-11
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在对日处置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对日处置权与对日处置原则两个方面。中共一直坚持以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的精神来参与对日处置,彻底消除日本军国主义,以维护远东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国民党一开始就独揽了中国的对日处置权。其对日处置的原则立场始终受到国民党的局部利益、美蒋关系。美日关系的制约,并最终放弃了对日处置的一切原则,从而导致了战后中国在对日处置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视角分五个阶段分析了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认为从一党威权体制下的"反共复国"到政党政治下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反独"立场鲜明,"一中"原则日趋模糊,"经营台湾"并与大陆"和平竞赛"的政策取向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这一说法是最值得史学界商榷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 ,当时的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共同制订的国共“党内合作”政策 ,应算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开始与根源 ,实事上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 ,并积极主张国共两党的“党外联合”政策 ,以保证中共自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根据其自身小集团的阶级利益,根据客观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和政策策略的变化,对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时联蒋反共;有时亲蒋联共;有时反蒋反共;有时联共倒蒋;有在蒋与共之间形成一种“中间势力”。这对国共两党时离时合的关系,对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乃至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采取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在保持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对于这种合作的形式,从提出国共合作的问题开始,直至国共合作破裂,党内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当年曾参与制定和执行这种党内合作政策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共两党"围剿"与"反围剿"战场,经过多年血与火的战乱,井冈山地区在后苏区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为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国民政府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对井冈山苏区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与重建社会和经济的政策,整个井冈山苏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43年,蒋介石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在思想政治战线上发动了一场对中国共产党的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又一场激烈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场捍卫马克思主义旗帜、争取中国战后光明前途的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党针锋相对地驳斥和批判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场斗争在国共两党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24年,由于国民党成功改组,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但进入1925年,随着孙中山去世,国民党的领导层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度发生严重分裂。3月,冯自由等在北京独树一帜,擅组“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否认中央权威;8月,廖仲恺遭党内不满“容共”政策的分子刺杀,国民党最高领导层因此破裂,主要领导人胡汉民、许崇智被迫离开中央;10月,相当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北京西山集会,公开另立中央,与广州分庭抗礼。它们都与国民党内部在“容共”政策上久已存在的意见分歧,和国共两党内在矛…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 ,国共两党实施了各自的土地政策 ,其动机、内容、实行过程及对抗战影响都不相同 ,这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愈战愈弱 ,而共产党则愈战愈强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