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自居易的贬官职务就是江外同马。全诗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歌伎)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了自身的贬谪之感。这首诗在基本叙事方面,可分为六个模块:左迁江州,月夜送客,夜闻琵琶,聆听演奏,互诉身世和不尽感伤。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的贬官职务就是江州司马.全诗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歌伎)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了自身的贬谪之感.这首诗在基本叙事方面,可分为六个模块:左迁江州,月夜送客,夜闻琵琶,聆听演奏,互诉身世和不尽感伤. 全诗始终存在两个人物线索,一个是有关诗人自身的,而另一个是有关琵琶女的.关于自身,对于表述者来说是潜在的、欲言又止的.被贬江州无疑是一次政治旅途上的翻车,是一次政治生命的创伤.而且对这一次造成的伤口是需要时间来让他慢慢愈合,造成创伤的原因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反省,溃疡之后的脓血同样需要时间来慢慢舔舐.  相似文献   

3.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位泪满青衫的司马就是诗人白居易,他在《琵琶行》里,描写他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很受感动,又听了她叙说身世,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就情不自禁地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的凄苦,请她再弹一曲。琵琶女促弦重弹,调极凄清,满座掩泣。诗人更是辛酸,泪水把青衫都沾湿了。为什么一曲琵琶,一段自叙能引起诗人的如此感伤呢?这就是文艺欣赏中常说的“共鸣”。产生共鸣的条件之一就是欣赏者与欣赏对象所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送别经历,一曲琵琶演奏,一段凄凉身世,一回贬谪生活,碰撞成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伟大的白居易通过对偶遇的琵琶女高超绝伦的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生动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江州的愤懑之情。千百年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欣赏的焦点聚集到精  相似文献   

5.
<正>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讲述了作者任江州司马期间偶遇“琵琶女”的故事。作者被她高超的技艺折服,被其悲惨的遭遇感染,并引发自己的移情和共鸣,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在该诗歌的教学中,传统语文教学主要集中在诗歌艺术特色和精妙绝伦的音乐描绘之上,从修辞、意象、意境等层面进行文本的解读,少有对“琵琶女”身世的挖掘与探究,偶有涉及也只是简单地对原句进行翻译与解读,比如通过“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诗来展现“琵琶女”的美貌与才华。这样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的第一层上,是对基本内容的解读,处于“文本表面滑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琵琶女一曲弹罢,江州司马青衫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居士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以致青衫湿透?这固然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自身的贬谪之境有莫大关系,但其精湛的技艺演绎所散发的音乐魅力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受外界环境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追求享受,  相似文献   

7.
一千多年前,浔阳江头一位琵琶女幽怨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白居易。此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已两年,本已“恬然自安”,因为琴声,也因为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他“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于是写下了“凡六百一十六言”的长诗《琵琶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让后人为他们一掬同情之泪。  相似文献   

8.
王善明 《学语文》2003,(2):7-18
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的一首《琵琶行》叙说了琵琶女悲凉的身世,字字句旬流淌着凄凉的情感,并且,由琵琶女的身世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回忆。两个人都是少年时风流倜傥,晚年落得漂?自沦落,这种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情感,激起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女值得同情吗?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一、从小看,其志向立志于歌舞伎琵琶女出生于京城长安东南的一个游乐区,耳闻目睹贵族的奢  相似文献   

10.
《琶琵行》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篇,它有如一杯甘醇的美酒,读上千百次,千百次为之沉醉。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本文的着眼点不在诗艺本身,而是要对作者听乐感爱的情感内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琵琶行》结尾二句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彩湿。”“琵琶女”究竟怎样以她的琴声打动了作者,而使他泣下沾襟的呢?一般的解释是:二人尽管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的身世在某一点上却有些近似,即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在“琵琶女”通过琴声表达她对昔日的生活的怀恋和对今日孤寂生活的凄苦之感时,  相似文献   

11.
朱璟 《现代语文》2010,(12):63-63
《琵琶行》是苏教版高中必修四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是按照叙事诗的顺序,即“江头送客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琵琶女自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滴”、“重闻琵琶青衫湿”,来分析诗歌的。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叙事诗.<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述琵琶女出色的弹奏技艺和不幸的身世,成功塑造了琵琶女这一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被侮辱、被玩弄、被损害的乐伎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却解读出一个完全另类的“琵琶女”,几乎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质完全颠覆。他们或认为琵琶女并不是个被损害被侮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二册《琵琶行》中的“却坐促弦弦转急”一句中的“却坐”,教材注为“退回(原处)坐下”,我以为值得商榷。商妇给白居易及其友人弹琵琶听,可以想见,彼此间的距离是不会有多远的,当这位妇人弹奏完毕,向陌生的客人诉说自己的身世时,“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用起身的动作表示尊敬对方,当是情理中的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被誉为中国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绝技艺术形象,长期享誉海内外,但反弹琵琶最早出现时间和艺术源流一直没有明确答案。本文依据近年出土的长安唐贞顺皇后墓石椁线刻画,指出"反弹琵琶"最早来源为开元二十五年(737)男性胡人的艺术造型,其从男性舞者转变为女性舞伎的过程,正是从长安皇家艺术吸纳异域外来文化中开启,传播至敦煌艺术工匠创作之中的。本文采用长安刻画、吐蕃银壶、敦煌壁画三处"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互参互比,证明来自异域的绘画粉本是敦煌这一独特造型的传播来源,初步释读了这一长期未解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lt;琵琶行&;gt;,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lt;琵琶行&gt;,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18.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力作之一。写于元和十年,时年作者正谪居江州司马,内心充满痛苦。通过琵琶女的塑造,在被琵琶女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通过琵邑声的着力描写,变化曲折的琵琶声激起他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道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诗中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漂零憔悴、流落江湖的长安歌妓;一个是遭馋受贬、谪居江州的诗人自己。他们两人的社会地位虽不同,但他们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不平,都有相同的感受。在浔阳江头琵琶语里。他们的哀怨和激愤组成了一支凄苦之歌,唱出了他们的不幸,鸣出了社会的不平。耐被压迫、被蹂躏的弱女子的同情。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才志士的打击和迫害,是本诗的思想主旨。作者为了表达这一思想主旨,在艺术手法上竭尽其能事,匠心独运。描写细腻,层次  相似文献   

19.
《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课本对此句中“教坊”的注解是:“教坊,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此注解很不详备;当讲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学生又生疑问,堂堂一位大诗人,为何与歌女同命相怜呢等等,这里有必要对“教坊”一词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及其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代表诗作《琵琶行》创作于唐玄宗元和十一年 (816)。当时作者被贬官在江州任司马。一年的江州生活使他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吏治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年秋,他一次在江边送客时遇到了一位“长安故妓”,这位富有艺术才华的妇女的悲惨身世触动了他的心事,遂写下了这首享誉千古的诗篇。诗中记述了这位歌女的一生经历及其出色的技艺,对她年老色衰、从良非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感情的共鸣中,抒发了被贬谪的苦闷与悲哀,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这首诗的突出成就就是在叙事方面。第一,叙事和抒情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