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自评、互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兰瑞平老师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本刊2002.8)以及《自主互动,认真互评》(本刊2003.2)后深有感触,也忍不住想把笔者的一些所谓“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我曾经感到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  相似文献   

3.
张志智 《时代教育》2006,(12):120-120
作文评改历来是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作文自评自改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好路子,它打破了传统作文评改模式,取代了教师“全批全改”的全承包制度,有利于改变学生“坐等分数、读评语、听讲评”的被列习惯,能唤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和写作水评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导——学生写——教师改。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被视为不可改变的定规,有谁违反这一“定规”,让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则被认为是不负责不敬业,是“懒”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开组进入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势在必行。长期以来,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深感烦恼的苦事。用什么方法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近几年来,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试验,体会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确定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互改,教师抽改,集体评讲。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教师指导。在这一阶段,根据教学大纲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  相似文献   

6.
作文在各级考试中占分值高,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很难得高分,即使百分之百的努力也难以保证自己得满分,其他学科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作文还是个性化的,受到学生的阅读面、表达能力的影响,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复制,这样教师指导作文就比较难。再者学生写完作文交了,教师很难批改。因为学生很多,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大班额,一个语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段秀梅 《快乐阅读》2011,(12):170-170
作文是每份考卷的压轴戏,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头疼,老师叹惜,原因是学生无话可写,内容空洞,语言干瘪;老师评改起来,没有兴趣,头痛脑胀,其苦无比。有的老师竟然  相似文献   

9.
林振波 《现代语文》2009,(7):144-144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徒劳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改一一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那么如何让学生处于主动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君  侯名松 《湖北教育》2002,(17):27-27
案例老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语病,于是摘抄在白纸上。师: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师:这儿有个句子,不知怎样修改?请大家当一次老师吧。(出示备好的纸条)“老师组织我们到公园去春游,啊呀,不好!两个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掉到湖里去了。”  相似文献   

11.
吴广琴 《甘肃教育》2010,(14):29-29
传统的作文教学采用的是"教师改,学生看"的教学方法。教师批改一篇作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生只是匆匆浏览,很少去体味教师的修改意图,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炼字、炼句、炼段、炼意。那么,怎样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由此可见,教师的教重在教给学生方法,逐步培养其独立的学习能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许多语文教师几十年如一目为“作文评改”默默耕耘,挑灯夜战。  相似文献   

14.
廖纯红 《广西教育》2011,(16):57-57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仍未摆脱以教师评改为主的模式,没有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困难,写作兴趣不大,写作水平不高,以致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不仅要确定好作文评改的标准和重点,而且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作文自改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评改前要阅读学生文章,掌握普遍及个别情况,写出或肯定、或鼓励、或启发、或商讨的评语,使学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进而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体,能在亲自参与评改中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我采用的六个步骤。第一步:个人初改。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口述成篇的基础上拟出草稿,先要轻声诵读,边读边想,思考内容是不是具体,与题目的要求是否一致,句子是否通顺、明白、生动,…  相似文献   

16.
第一步 选读美段 刚刚接触“品评作文”的学生 ,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 ,只要他们能找出美句美段并用指定的符号 (如波浪线 )标画出来就行。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在小组中再进行一次选评 ,公认的美段由最先发现的同学起来诵读。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激励面 ,不仅“美段”的习作者有成就感———我写的文章被同学们认可了 !而且诵读“美段”的同学也有成就感———是我发现了这段美文 ,小组的同学都 (大多数 )赞同我的观点。当诵到极佳妙处 ,如果不自觉地参入了教师的赞叹或同学们的掌声 ,这种荣誉感还可以升温。如此 ,在“千里马”与“伯乐”之间…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这些话  相似文献   

18.
作文应该如何改,又如何评,历来众说纷纭。叶圣陶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改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心里都是模糊的。也正是这种模糊性,致使不少学生对教师花大力气批改的作文,只轻描淡写地看一下等级或分数,未能真正领悟教师评改的作用,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