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云 《现代教学》2003,(9):55-55
在Excel2000中.可以在电子表格中插入超缎链接,从而使工作表的某一单元格跳至另一部分内容.或者从一十工作表跳至另个工作表,甚至从个工作表跳至局域网域Internet上的文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调用遗些外部数据.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和修改。在工作表中建立链接主要有两种万式.一是建立外部文件的链接.二是在同一工作表中建立超级链接。下面我就分别来介绍一下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把一个会跳的虫子放在一个瓶子里,它本来可以跳得很高,但是实验是把盖子盖上后让它跳.小虫子一跳,啪,撞到顶盖掉了下来;再一跳,又碰到顶盖掉了下来.它反复地跳跃,却越跳越低.这时候把瓶盖拧开,看见小虫子还在跳,但它已经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的盖子是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3.
把一只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高度,均是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上方罩上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上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在碰壁后都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于是变成了“爬蚤”。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  相似文献   

5.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数学教师出了一道题:一口井深6米,井底青蛙,每天向上跳2米.又下滑1米,问这只蛙几天方可跳出此井。大多数学生答曰5天。可有两位学生却无动于衷.教者问.其一说:“我在思考给青蛙装上助跳装置,也许它就不用跳这么久了。”教者有点恼火,但  相似文献   

6.
黄军 《江西教育》2007,(12):44-44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学习了一天,学生们都有点累了,我带着他们来到操场,大家纷纷玩起了自己喜爱的游戏。有几个男孩子玩起了跳“山羊”,所谓跳“山羊”就是让一名学生弯下腰.其余几个学生从他身上跳过去。我怕出危险,便站在旁边保护他们。有老师看着,学生们显得很兴奋,争着表现自己,“山羊”一个一个地换,一点一点地变高,难度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孙瑞龙 《江苏教育》2006,(2B):43-4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水平一(二年级)的体育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双脚连续向前跳。教师在课上组织了各种小游戏.如“逛动物园”(模仿小动物的跳)、“小青蛙跳荷叶”……一节课下来。场面上热热闹闹,学生玩得十分开心。并且显示出积极参与的热情,但作为本课学习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学生完成得不好。我在课上随机观察了一组学生(10名学生)的练习.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正在细致地讲解着跳高的要领.一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走神了,老师看了他几次,他也没有注意到。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让他试着按照自己的讲解去跳一跳。他匆忙中奔向横竿,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要领.结果是面向老师,背向横扦顺势拔地而起,跳了过去。当他落在沙坑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0.
成功小语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进一个杯子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再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一次又一次,跳蚤重重地撞了上去。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调整了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天后,去掉玻璃盖,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以后,它仍没有跳出来。  相似文献   

11.
比尔·波特出生的时候,“顽皮”地“跳”到了地上,摔坏了左脑,使他的右半个身子不能“顺从”地听他使唤,右胳膊基本是摆设。且走路的样子像只虾,前弓着身子,一跳一跳的很滑稽。  相似文献   

12.
小雨点.蹦起来,一蹦蹦到小树旁,要和小树跳一跳。小树乐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小雨点,蹦起来,一蹦蹦到小草旁,要和小草玩一玩。小草醉了,不停地扭动着腰肢。 小雨点,蹦起来,一蹦蹦到小草旁,要和小草玩一玩。小草醉了,?不停地扭动着腰肢。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中,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这学期.我们每天下午的做操改成了眺校园集体舞。每当音乐响起来时.我们都跟随着音乐手拉手跳起来。这时。许多老师也按捺不住.没有了平日的严肃与沉默.和学生手拉手跳起来。瞧。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的脚步是那么的轻盈.似乎又找到了童年时的感觉。每当这时.我们也跳得更带劲了.笑得更欢畅了。”读着这段话.耳畔似乎又响起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双脚不由自主地睬起了节奏.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眼前那成堆的作业本看起来也没有那么沉重了。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原先起跳时,先曲腿下蹲,然后突然登地。从开始登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将心比心     
张伟 《教师博览》2006,(10):44-44
周二的课外活动.我带领孩子们跳绳。他们连蹦带跳,激动不已。但我很快发现,五年级的个头与那粗壮结实的绳子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让某个孩子连续摇绳子根本吃不消。于是,我便规定谁跳坏了.谁去替换摇绳的同学。大家都有秩序地玩着,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我站在一旁幸福地看着他们.也不时地参与一下.孩子们的兴致便更高了。我班学习成绩最突出的刘浩辰同学,动作总有点慢,接连摇了好几次绳,小脸也越绷越紧,当他又一次摇摇晃晃地轮起绳时.我都忍不住想上前去帮他了。  相似文献   

16.
跳绳,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了,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我还参加过学校的花样跳绳比赛呢 !  可是我班上的幼儿对跳绳却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经过老师千方百计的诱导,幼儿才肯练习跳。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跳绳呢 ?一次户外活动时,杨宏小朋友拿着绳玩,可是没跳几下就想把绳收起来。我马上走过去说:“杨宏,你刚才是怎样跳的 ?能教教老师吗 ?”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是用一只脚跳的。”我请他演示,他很高兴地跳了起来。我说:“真棒 !还能变个新跳法吗 ?”他说:“当然能,不过要过一会儿才能告诉你。”他跑到一边思索。几分钟后他兴奋地跑到…  相似文献   

17.
陈宏宝 《学语文》2008,(6):24-24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陌生的学习内容.总是充满着新鲜好奇的感觉,反之,对已经熟悉或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内容,却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把握好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地呈现一些学生感觉陌生的问题.给予学生一些陌生感,让学生踮一踮脚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可以有效地激发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由“我为物用”转为“物为我用”。由“机械问答”为“活泼生动”,由“冷漠无味”转为“热情洋溢”.由“自顾自讲”转为“和谐共振”,由“一成不变”转为“变化创新”。引领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去探求.向更高更强的能力去跃进。  相似文献   

18.
透明的横杆     
崔鹤同 《中学教育》2006,(11):22-23
一个中学的同学学跳高,当横杆升到一定高度后,他总也跳不过。每次信心十足地加速冲刺,一到横杆下,一道黑乎乎的影子出现在面前,刹那间心就慌慌地乱跳起来。一起跳就碰掉了横杆,有时干脆就慌不择路地从底下穿过,惹得周围同学哈哈大笑,自己也狼狈万分。无论体育老师怎么讲方法、讲技巧,无论老师告诉他跳高架下面的海绵垫得有多厚,他就是跳不过去。  相似文献   

19.
窗外的世界     
春雨淅浙沥沥地下着。我坐在窗边.静静地凝神遄想……阵阵凉风拂过窗栏,轻轻吹动了我房间的风铃,“叮铃铃”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河畔的柳树迎风摇曳着,宛如一位窈窕淑女,千丝万缕的柳条羞答答地尽往四边躲。随着春风有节奏地跳着舞。  相似文献   

20.
{.蚂炸和 青蛙是一对好 朋友.他们经 常在一起玩 耍。这不,他们 正准备进行跳 远比赛呢l 已.蚂炸和 青娃跳远的方 式可不一样,青 娃跳一次,蚂炸 能跳三次,而且 蚂炸跳三次的 距离与青蛙跳 一次的距离相 等。 碑{稀 SHUXUEMANHUA 三他们 高兴地跳呀 跳呀,玩得可 开心啦}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