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大学材料系教授刘友鹏的父亲刘孝望于1929年亲历奉安大典,曾多次对他谈起孙中山先生及奉安大典这段历史。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在风景幽雅的中山陵青年中心,伴着轻快的音乐、淡淡的茶香,75岁高龄的刘友鹏教授缓缓道来,为我们揭开记忆中他父亲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情形及此一经历对他父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军政机构以及一些民间团体发行了大量孙中山像纪念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像纪念章,从颁发时间和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逝世后、1929年奉安大典期间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建构与认同。在全国范围建构"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但由于此时孙中山实力不济、北洋军阀专制等原因,其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并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以在野之身,从党内强化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形象,并向民众宣传推广;待掌握政权后,又通过奉安大典完成"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国家建构和取得民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3.
常华 《北京档案》2014,(4):52-54
正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但直至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治丧委员会才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即奉安大典)。今年时值孙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纪念,特披露珍藏的《总理奉安实录》一书、纪念章和若干老照片,回顾当年往事,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印发《总理奉安实录》在奉安大典礼成后不久,奉安委员会决定成立"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指定张西曼(一说为梁寒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由复旦大学历史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一批胡佛研究所藏民国珍档首次向公众披露,包括被称为奉安大典的孙中山葬礼的录影带。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副院长理查·苏飒在主题演讲中,披露了许多涉及近代中国重要人物的历史档案、照片及视频。其中,奉安大典录影带记录了1929年6月1日于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安葬典礼影像。数十名扛夫奋力将灵榇抬上中山陵,孔祥熙等多位民国知名人士出席。  相似文献   

5.
从2010年起,我馆对本馆举办的部分临时展览(主要是历史老照片展)在举办结束后,将全部的老照片进行清晰度处理,编排、印刷,作为资料刊印。先后出版了《南京解放60周年》、《孙中山奉安大典》、《似水年华——民国服饰展》  相似文献   

6.
<正>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溘然长逝。1929年5月29日至3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公祭,6月1日行奉安大典。从孙中山逝世到入土为安,历时4年多,期间颇多曲折。今年适逢孙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笔者查阅相关报刊书籍,特采撷当年发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与南京中山陵的一些往事,以缅怀一代伟人。抱憾铁狮子胡同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  相似文献   

7.
正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3月14日,非常国会议员在参议院开会,决议:照国葬条例第一条第一项,先生有大勋劳于国家,应举行国葬[1]。1929年春,中山陵主体工程完工。6月1日,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这场盛大的葬礼带给南京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中山陵、中山大道、中山码头、中山门,这些都是南京人熟知的"奉安记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奉安记忆"——《总理奉安  相似文献   

8.
该文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中山陵系孙中山陵寝所在地。该档案文献系统地、完整地、详实地、具体地反映了中山陵园的历史,对于研究民国史、建筑史都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十四 中山陵档案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暂厝西山碧云寺。1929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工程完工,葬事筹备就绪,国民党中央决定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灵榇移葬南京。这一大奠,举世瞩目。南洋新加坡前中国同盟会会员林义顺代表各会员,专程由新加坡归国参加盛典。  相似文献   

10.
中山陵档案     
《湖北档案》2006,1904(9):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橑、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孙中山于北京病逝,大批民众自发前往社稷坛吊唁。国民党通过公布总理遗嘱、出版总理生平事迹等材料,树立了孙中山的革命先驱形象。其后精心策划和筹备的奉安大典演变成全民性纪念活动,并留下大量记录传承这一珍贵记忆。抗战爆发后,纪念孙中山又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坚定抗战到底信心的重要精神支撑。与此同时,中山装等以孙中山为题材的各种商品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孙中山的符号化形象进一步确立并延续至今,成为永恒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奉安大典以后几年,南京国民政府又在中山陵四周继续营造了一系列纪念建筑,直至1933年初,包括牌坊、陵门、碑亭、围墙、卫士室等各项工程才先后竣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雄伟壮丽的中山陵建筑群体. 民国时期,每逢重大节日,如孙中山诞辰或国庆日等,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政军高官都要到中山陵谒陵;在南京召开重要会议,也将谒陵作为会议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为孙中山先生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从此一代伟人长眠于南京紫金山.苍松翠柏环抱的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中山陵建于1926-1931年,主体建筑有广场、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中山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近代中国建筑界在探索民族建筑特色时发起的一场“中国固有形式”的建筑设计活动中最典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总理奉安实录》,这部记录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奉安中山陵全过程的珍贵档案资料,如今存世量已为数不多,如皋市档案馆能够保存两套实录实乃有幸之至。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铜像。该铜像按照孙中山生前作演讲的姿势雕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是日本明治大正年间的实业家,日本电影界的元老。在孙中山亡命日本期间,梅屋热情地帮助他,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孙中山逝世后,梅屋请日本第一流的铜像制作商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了这尊铜像。1928年铜像铸成,像高2.9米,重一吨多。次年3月,梅屋庄吉亲自护送铜像至南京。1929年6月1日,梅屋偕同夫人、女儿参加了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孙中山的铜像本应恭放在中山陵,供人们瞻仰。当时陵墓建筑主体布局已就绪,一时尚难确定立像的合适之处,便将铜像暂时立于黄埔路(今解放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  相似文献   

16.
六月十三日晚,金陵之声电台的《大江南北》节目里广播了一篇纪念孙中山奉安大典六十年的专访:《访孙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范良》。文中说到建国后朱德副主席等谒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不仅记录、见证历史,而且推动着历史。” 1945年9月2日,当朱启平心潮起伏地登上“密苏里”号军舰,亲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见证“太阳旗”飘落的那一幕时,作为一名记者,以对历史的记录和见证而推动历史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8.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灵榇暂厝西山碧云寺。因临终时他希望将遗体葬于南京紫金山麓,为了尊重他的遗愿,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建墓。1928年底,国民政府特派林森、郑洪年、吴铁成赴北平,设立迎榇专员办事处,筹备孙中山奉安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档案馆现有馆藏60余万卷。丰富的馆藏中,不乏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档案。如有反映孙中山奉安大典和中山陵陵墓建筑、管理活动的档案,有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档案,有民国时期首都高等法院审讯汪伪汉奸的档案,有蒋介石、戴季陶、宋子文、陈果夫、吴铁城、汪精卫等民国政要,宋庆龄、蔡元培、李济深、吴琢之、叶雨仓、陶行知等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等活动的档案,有江南汽车公司、永利厂等在我国民族工商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企业的档案,有反映中共南京地下党活动的档案,有“五·二O”、“…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07,(1):59-60
策划精心报道出彩——评湖南日报“聚焦长株潭”特刊,亲历长征见证历史,《女人故事》应多展示女性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