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习题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式,常常使人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同学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违背运算顺序致错  相似文献   

3.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问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问题因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就几类常见错误,简析如下.一、违背运算顺序致错例1化简分式1-23ba÷23ba·23ba.错解:原式=1-23ba÷1=2b2-b3a.简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正解:原式=1-23ba·32ba·23ba=1-23ab=3a3-a2b.二、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致错例1计算a3--6a÷(1-3a--26a).错解:原式=a3--6a÷a-6a--36-2a=a3--6a÷-aa--69=a3--6a·-(aa-+69)=aa-+93.简析:这是由于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分…  相似文献   

4.
张涛 《初中生辅导》2014,(10):27-29
分式运算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有关分式运算的问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问题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就常见错误,分类辨析如下,望同学们能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5.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式灵活.有些习题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式,常常使人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习题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同学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魏保和 《山东教育》2005,(29):45-45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绿色蝈蝈》(入选七年级语文上册)中这样描述蝈师团的声音:“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互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约约地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10.
朱元生 《初中生》2006,(33):29-31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问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问题因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就几类常见错误,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习题概念性强,方式灵活.有些习题或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式,常常使人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相似文献   

13.
吴俭 《小学教学参考》2007,(4):47-47,96
一、谈话导入。资料激情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查阅了一些资料,相信你们对法布尔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他写了一本书《昆虫记》,共十卷,全世界有名呢!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15.
松毛虫第一只到什么地方去,其余的都会依次跟着去,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中间不留一点空隙。它们总是排成单行,后一只的须触到前一只的尾。为首的那只,无沦它怎样打转和歪歪斜斜地走,后面的都会照它的样子做,无一例外。第一只毛毛虫一面走一面吐出一根丝,第一:只毛虫踏着第一只松毛虫吐出的丝前进,同时自己也吐出一条丝加在第一条丝上,  相似文献   

16.
流苏,原本指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上面的穗状饰物,主要起装饰作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松树金龟子》一文中,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提到流苏,那么他所说的流苏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何作用?许多老师和同学在阅读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一文中的"绿色蝈蝈",我们始终搞不清到底是何物,也很难向学生说明白.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听同事上公开课《绿色蝈蝈》,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先请同学们猜了两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不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语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蜘蛛,大象。”教师又接着发问:“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生答:根据谜语中讲的事物特点及平时的观察。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一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9.
20.
蟋蟀与家     
我经常可以在蟋蟀住宅的门口看到它们正在卷动着它们的触须,以便使它们的身体的前面能够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一点儿也不妒嫉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怜惜它们了。它们的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一样。那种有家庭的人,能体会到有家的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一样的怜悯之情。蟋蟀也从来不诉苦、不悲观,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