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文教资料》2006,(4):164-165
有人说翻译以直译为主,有人说以意译为主。分析几种流行的翻译教程对这个名词的论述,表明分歧出于各家所指不尽相同。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名词的定义和概念上存在严重的波动的问题。实际翻译究竟是以直译为主,还是以意译为主,难以做出简单的回答。根本原因在于翻译方法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  相似文献   

2.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译文的语言(或始发语)与原文的语言(或目的语)常常拥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采用直  相似文献   

3.
直译与意译     
人们对直译与意译这两个翻译方法的分歧已存在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在英翻中的时候。一些人坚持用直译的方法而另一些人则坚持用意译的方法。实际上作为翻译的两种方法,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哪个强过于哪个。本文将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和谐地使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5.
李坚 《文教资料》2007,(13):93-94
这三个术语是由英国诗人、戏剧家、批评家及翻译理论家约翰·德莱顿首先提出的。本文重点讨论约翰·德莱顿的词译(metaphrase)、释译(paraphrase)、拟译(imitation)以及这三个术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讨论,对约翰·德莱顿及他的三分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约翰·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好的译向来被人誉为再创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翻译作品趋于完善,得到升华,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看法。直译和意译是我国翻译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体现原作艺术形象和文体风格,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个名词,如果没有一定的体系加以制约,就会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其实直译反对的并不是意译,意译反对的也不是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外理不同情况的主要方法,都是比较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原文和译文的内容及文化的关系,区分了中西方读者语言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差异,从而推出直译、意译是翻译实践中并存的两种方法,他们不但互相补充,而且可以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翻译界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论聚讼纷纭,沸声不止。笔者认为,既然大家都认为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的两种技巧,只是殊途同归,都能达到译文忠实、通达之目的,那么,其症结便不是哪个该用哪个不该用,而是在何时何地该用不该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直译与意译两种风格迟异的翻译方法入手,涉及了这两种方法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由来和发展,陈述了直译与意译的新概念,论证了直译与意译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阐明了直译与意译的前提和条件,区分了直译与硬译、死译的不同,指出了意译与乱译的实质性差异。文章最后归纳和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直译与意译兼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3.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4.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请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翻译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中,作者结合译例阐述了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7.
再解析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和技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那么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什么才是“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呢?本文以一篇英文讲稿及其中文译稿为样本进行分析,就翻译中这一基本问题,即直译与意译,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俊娟 《考试周刊》2007,(29):63-64
英译汉译者在处理英语含有文化色彩词语时要尽可能将语言形式上承载的文化内涵呈现给汉语读者。习语具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形象直接翻译出来比意译好。因为直译形象保留了英语的文化色彩,符合翻译的忠实原则,还能让汉语读者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普通汉语读者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直译接受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丰富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商务英语中外贸术语、函电、数词及广告等方面阐述商务英语的直译法与意译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来选择何种翻译方法,并着重强调意译所带来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