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学”之名早在唐代末年就开始出现,当时的社学乃是社团所立之学,并非后世所称的社学。社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是从元代开始的,在明、清两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学是设在乡镇或农村地区,利用闲暇时间,以农家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社学的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研究古代社学对当前农民的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志艳 《辽宁教育》2012,(19):91-92
"社学"之名早在唐代末年就开始出现,当时的社学乃是社团所立之学,并非后世所称的社学。社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是从元代开始的,在明、清两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学是设在乡镇或农村地区,利用闲暇时间,以农家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社学的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研究古代社学对当前农民的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志艳 《时代教育》2012,(7):268+270
"社学"之名早在唐代末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当时的社学乃是社团所立之学,并非后世所称的社学。然而社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是从元代开始的。在明,清两代社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学是设在乡镇或农村地区,利用闲暇,以农家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社学的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研究古代社学对我们当前农民的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朝(鸦片战争前)社学已经相当普及,本文以中原官学为基础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探:社学分布状况、教学内容与方法、社学的管理、社学还具有社会执法的作用、官办社学教育名人。对当前中小学普及和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泉州在元明清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状况,指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社学,在这时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元明清时期泉州各地社学的创办情况、社师的遴选、社学的教学内容、社学所起的作用及其对当今教育的启示等方面,对元明清时期泉州的社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施克灿 《学科教育》2013,(6):112-117
社学是中国古代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以原始资料尤其是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中丰富的教育资料为依据,对社学之起源与性质进行考述:社学萌芽于唐末,宋代社学开始发展,唐宋两代社学均属私立性质。至元代,社学得到官方认可与推广,社学开始具备“准官学”性,明清社学则成为既区别于地方官学,又不同于书院、私塾等由地方政府在社会最基层所设立的初等教育机构,有着较强的官立性及地域性。社学作为一种官立性较强的初等教育机构,为传统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又与官学系统接轨,为近代学制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农村教育的历史透视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别必亮本栏编辑马志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历史悠久,自古农村教育就有乡学、私学、义学、社学、庙学等多种形式。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分四个时期试作探讨。一我国农村教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礼记·学记》上即有...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本世纪先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尽管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出现。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还有社区教化、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等社区教育的色彩。在...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后社学的性质和作用截然不同,战前社学是地主阶级的文教机构,其任务是“敦教化,厚风俗”;战后大敌当前,社学发展成为以农民为主体,包括爱国士绅,特别是地主阶级中的部分知识分子、工人、商人及妇女参加的群众性反侵略的武装组织。社学源于明初,原是封建士大夫教育、集会的场所;清初,成为农村中地主士绅进行封建教育的组织;清朝中叶以后被地主士绅控制,用来办团练,御盗贼,发展为由当地农民为乡勇组成的武装机构。社学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的学校包括儒学、书院、义学、社学和书院等,这些学校虽然由于清廷对台政策的消极而影响到台湾的教育水平,但是毕竟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华化在台湾生根发芽,完成了两岸理念的整合,其影响是深远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在府州县外的郊区、乡镇村舍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基层教育机构。明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学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社学制度,在设立和办学过程中颁布了相关的法令,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教化,为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社学和义学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学教化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地方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化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举行乡约、举行各种礼俗活动、进行社会评议,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风俗习惯.社学的教化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地方教化及地方自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儒家德育社会化和世俗化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吉安府地方教育体系呈现出由官办为主向民办为主的演变趋势。明初,吉安府地方教育以官学为主,社学为辅。明中叶后,官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衰减,儒学的传承主要由民办为主的书院与讲会来承担。社学与义学、族学大多以启蒙教育为主。明代盛行一时的社学,人清后逐渐为义学、族学所取代,反映了基层启蒙教育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教育机构逐渐占据了地方教育机构的主导地位,从而为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与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在广大乡村闾里设立的学校,其目的主要是对农家子弟启童豪、兴教化。社学这种组织是从元代开始创建的。元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在乡村创设社学呢?元代统治者原来并不重视儒学,因此南宋遗民对元代有“九儒十丐”之怨谣,也就是说。儒生处境困难,出路狭窄,其寒呛程度仅仅比乞丐略微好一些。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元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害关系的体验中,越来越感到、要在经济、文化比自己先进得多的广大汉族地区站稳脚跟,坐稳统治宝座,单靠武力威慑是不行的,必须采用“汉法”:而如何采用“汉法”,兴教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新元史》记载,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最杰出的乡村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具有很浓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今天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传承文化。在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朱明王朝,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对程朱学派传统理论窒息状态下的离经叛道。最典型并且对于我们今天最具启发意义的,当是王阳明在赣南创办的“社学”,以及他所作的“社学教条”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文为儿童启蒙教育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指导性规范。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在南赣巡抚任上,为了剿匪平贼,他在军事征伐的同时,对所辖地区的少年儿童、"盗贼"及平民百姓等各种人群展开登坛讲学、设立社学、颁行乡约和十家牌法等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教化民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一些县域的社学得以恢复和重建,以十家牌法为核心的保甲制度得以推行,乡约制度也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推广;后来这些教育实践活动被继承和传播开来,对后世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