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中国体育怎样发展?这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践问题 ,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多年来 ,我们并没有在理论上搞清“什么是体育和怎样根据中国的实际做体育工作?”我们一直以西方人的“体育”概念衡量和判断中国人的“体育”活动内容、实现形式和方式 ,包括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比如 ,武术是不是西方人概念中的“体育”?从健身方面说 ,或许它是 ,而从文化角度讲 ,西方人的“体育”概念就包容不了武术。将中国武术与篮球、足球同样列为普通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操作和管理(如设立项目运动管理中心 ,搞西方式的“体育规范比…  相似文献   

2.
贾爱萍 《体育与科学》1995,(5):14-15,F003
1 引言 按一般划分,体育分用三大类,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或称大众体育、社会体育),依据,“体育学”的概念范畴亦分出“竞技运动和训练”、“学校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其实社会体育不是一个定义性的概念,只是限定性、界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阮纪正 《武当》2008,(10):28-31
(接上期) (1)武术本来不是体育 体育学名“身体敦育”,概念源出于卢梭的《爱弥儿》,法语原文为“Education Physiquw”,英语表述是“Physjcal Education”,不包括高水平竞技运动“Top Level Sport”。现代人一般把武术归于体育,并把它定位于一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确实具有不少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4.
论中、西休闲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休闲文化与西方休闲文化的异同:认为东方民族的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西方民族的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动”重“畅”,中、西体育思想互补和交融。最后认为:体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西休闲文化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6.
体育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进入中国。由于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本质上的差异使得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抗阻,因此,体育领域中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过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出:近代上海体育在西方侨民体育的示范和引导下,走上从惊诧、排斥到调和、吸纳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对西方近代体育从吸纳、比照、融通的3个递进的演进过程,实现了西方体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上海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了“解构”到“建构”的痛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近代武术体育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丧失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基于为武术发展“寻根”的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格斗特征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格斗最大不同在于运动反应的生理基础的不同:西方格斗主要依赖视觉感受器,而中国传统格斗术除了视觉感受器,更强调触觉感受——反应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东西方格斗在反应速度、时空特征、运动路线和运动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武术格斗体现的是道家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的确立为中国武术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北京奥运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竞技体育的发源,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国传统竞技体育的始端,“酒神精神”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典型表征,“日神精神”是中国古代竞技体育文化的真实写照。北京奥运会即将展现出奇特的人文意蕴,东方文化温和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尖芒,西方体育精神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平竞争理念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静养生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动、静养生现代健身观认为只有运动才能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则不衰”等名言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唯物辩证的养生论认为,动与静受阴阳规律的支配,有动有静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缺一不可。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强调运动养生一个方面,而摒弃以静养生的另一方面,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或动或静的养生方法才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价值性,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重要的发展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就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内涵有清晰的了解更加有利于我们去发展和推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走出封闭状态,不断地完善自我才不至于在与西方传统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丧失其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医疗体育(也称体育疗法)在世界崛起,正推动着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热潮。在当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中,历史的分析显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认识途径。 现代意义的“医疗体育”,事实上是由西方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分析观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概念。它侧重于病家和运动功能有缺陷者的治疗和康复,①并不将健康人的卫生、保健包括在内。本文打算将包括有保健、治疗、康复三方面功能的中国传统医疗体育按历史的原貌进行讨论,并根据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在健身方向的作用进行多方比较 ,并提出 :中国传统体育可以弥补西方体育不足 ,以及激发竞技潜能、消除运动疲劳、开发智力资源等都有独到之处 ,是现代大众身心自我完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育基本概念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归纳了中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这一名词概念的争论,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即体育同竞技运动有无区别、是不是硬把体育同竞技运动混在一起、体育学院统编《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所下的概念是不是还有不科学、不准确的地方,以及“体育”的外延分类是否科学。论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体育”及其外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之所以能以超常的精力与体力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创业实践是因为他以一位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选择了独特的健身方法。1917年,毛泽东在长沙师范读书时,除了进行冷水浴、游泳、爬山等活动之外。主要的健身方法是他独创的“六段运动”这种奇特的运动是集八段锦、体操、拳击等多种运动之长创编出来的。其中八段锦是中国气功采用的基础功法,而拳击则是典型的西方体育。不难看出,毛泽东的健身方法是集中了中外体育之长的锻炼方法。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保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就体育来说,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以气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内在的,主“静”的主动  相似文献   

17.
国际体育信息协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抉择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发现,在我国体育课程中居于主流或主导的是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仅是在内容或方法层面上进行补充;中西体育文化的特质分别在于“和合”与“争分”。最后指出,中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抉择必须基于中国具体的历史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建构在由中国特定的体育文化决定的逻辑范畴内。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认为影响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文化根源主要有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并就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促进中西网球文化的交融,积极推进网球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社会学理论全面地梳理了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及武术的发展境遇。文章指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入和迅速传播,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之下,西方体育严重挤压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空间,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出,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自信和自觉是应对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影响的重要途径;选择“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全面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复兴。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着实遇到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括发展较好的武术遗存已经或正在远离我们的视野。所以,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危机的当代,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唤起我们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加快我们的实施行动。  相似文献   

20.
1.中、西休闲活动及其理念的差异(1)东方民族的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中国五千年的大陆文明和以厚重血缘维系的农本社会,使东方民族崇尚中庸、协和与乐生,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即于静中求动,于“健”中求“寿”和“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体育,以修身养性为目标,多以个体的、娱乐性的、技艺性的、表演性的健身、养生活动为主。在运动形式方面,表现为“上下相随”“左右相依”“内外相合”的整体性,在运动负荷方面,强调运动的节制性,不主张运动的激化造成人体内部平衡的破坏。(2)西方民族的休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