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到香港中环就不算到过香港。因为这里代表香港建筑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被人誉为亚洲的“华尔街”。金壁辉煌的标志型建筑如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都在中环,主要街道两傍耸入云霄的大厦,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香港街头巷口,最鲜明、醒目的标志大都是银行,最旺的店铺多数也是银行的营业分行。翻开香港的地图,这里许多建筑物名称就是银行。机场、车站、商场,甚至地铁内都有银行。有人开玩笑,在香港记  相似文献   

2.
8月15日早上,一位女士向中银香港设置在奥运选手村的迷你银行走来,员工们一看便认出她就是昨晚比赛中赢得马术三项团体赛的金牌选手——德国的Ms.Ingrid Klimke。  相似文献   

3.
孙忠一  齐彬 《中国新闻周刊》2007,(46):I0001-I0007
香港,东方之珠,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汇聚涌动着全球的财富。 站在香港中银大厦70楼顶层,俯瞰维多利亚湾,东方明珠风光如画,市场的波涛在这里起伏,资本的力量在这里碰撞。  相似文献   

4.
第三节集团经营──香港现代报业经济的主要标志现代报业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集团化经营。战前,香港的多家大报已办了系列报刊,初具报业集团雏形。日本的侵占打断了这一进程。战后,香港经济处于稳定高速的发展时期,从报刊的种类、报刊发行、广告的增长等方面为报业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和绿济的快谏传展带量了香港绝济。198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31256亿港元,人口5525万,人均6576港元,至1994年期间,本地生产总值每年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1994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10165、67亿港元,人口606…  相似文献   

5.
香港银行业经营人民币放开之后,会为内地银行带来一些机会。同时,中资银行的人民币优势也将减弱  相似文献   

6.
西彦 《新闻世界》2005,(4):9-10
董建华担任香港转别行政区科政长官7年多来,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重建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表现出对国家、对香港高度负责的精神。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是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收购中时集团失败后,继续积极洽购台湾电视集团,传闻将耗巨资购入台湾年代集团,并利用年代拥有包括东风卫视的多条已在香港和大陆落地的电视频道抢攻香港和中国的电视市场,前无线高层等多名港台两地电视经营人才,已被黎搜罗旗下,筹备工作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8.
我真幸运,有机会采访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成为“世纪盛会”的见证人!这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共有700多个新闻媒体派出了84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来香港采访,其中日本1300多人,美国1000多人,英国700多人,香港本地2800多人,中国内地600多人。参加报道香港回归活动的各国、各地区记者,都要事先申请,经批准到香港后,还要办理身份鉴定,最后才能领到一张采访卡。这个数字是经过身份鉴定最后统计出来的。至于用其它各种方式到香港进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就无法统计了。我有  相似文献   

9.
面对大量人民币无序流动的局面,香港监管当局尤其是银行界显得很无奈。依靠地下钱庄来维系两地的资金链条,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场人民币的收编运动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10.
想当年,孙正义和他的软件银行是何等风光:短短几年间,软银就创建了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帝国,孙正义则执掌这个帝国的“玉玺”。曾几何时,软银又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创造神话 胜过罗马 1981年,韩裔日本人孙正义白手起家,以推销电脑软件开始涉足计算机行业,并创立了软件银行公司,由此开始了传奇一般的创业史。软银成立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 1994年公司获准在日本店头交易市场发行上市才崭露头角。随后两年,孙正义及其软银公司大出风头,风卷残云般地收购了美国计算机贸易展览会、出版公司及芯片创造商肯星顿技术公司等多家…  相似文献   

11.
目前,香港本地共有报纸70多家,杂志600多家,电视6家,共32个频道;广播电台4家,15个频道。香港170多万个家庭、600多万人口中,每户平均有2台以上电视机。香港的传真机用户数量为全球第二,共有2000多万台。另据统计,香港每千人阅报率达823份,世界第一,比占世界第二的挪威高30%,比英国高一倍,比美国高三倍。香港人在娱乐资讯方面的花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0年代以前,香港以文人办报居多,特点是小资本、家族式经营。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史学》2003,(6):21-30,5
根据现有史实,外商银行在华历史应从1845年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在香港开办分行算起,1847年该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是为上海第一家外商银行。近代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包括分支机构在内前后总数约在百家左右,主要分布于几大通商口岸。借助于不平等的中外条约,外商银行在中国的某些业务经营具有垄断性、侵略性的特征,但作为新式银行,其在华的发展刺激了华商银行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钱庄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华外商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本史料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所收集的中国银行业调查资料中的一篇,由纽约中国银行所撰,从内容看,成文于1945年,其对于外商银行的业务和内部组成,叙述尤详。档号Q275-1-2209。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新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可以说,步入新经济时代的传统媒体业正承受着一种无奈的压抑,再不求变,生存之路可能越走越窄。在那些产业化程度高、同业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尤其如此。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香港财富论坛上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化进程,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新经济其实已来到你我的身边。因而,探讨在新经济背景下传媒业经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e化:文化传信摆脱困境之路在香港,本地居民描述十几或几十年前的生活图景时,总会提到他们经常要看…  相似文献   

14.
南京的先锋书店、苏州的蓝色书店、苏州大学东校区的99读书人俱乐部和文化市场的一家家书店,笔者感觉,民营书店的经营状况在文化市场有更纯粹的体现。那里的民营书店目标似乎更单纯:卖出更多的书。但是,书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对于形形色色的民营书店,笔者欲不成熟地归纳几点:一是经营书目的同质化,二是经营模式的单一化,三是读者群的良莠不齐,四是专业书店经营的不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15.
一、香港华商银行的创办香港华商银行创立于1918年8月26日,注册资金500万元,实缴资本111.8万元,由香港世传米商刘小焯、刘亦焯、刘季焯和安南华侨刘希成等创立[1].总部设在香港,所经营的业务包括储蓄存款、侨汇、与安南做生意的米商贷款以及外汇炒卖等.华商银行所处的香港,为远东地区新兴工商业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转运站,华侨汇款额巨大,当时海外华侨平均每年带入香港的财富多达1000万元[2]10.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米商,刘氏家族在贸易中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因此华商银行的业务重点是吸收储蓄存款.又因香港在国际转口贸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其主要活动首推经营国际汇兑.初创之始,华商银行即不断地向海内外拓展业务,在沪、穗、西贡、纽约设立分行[3].因各分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也有区别.总行创立不久便在广州西提设立分行,刘季焯的同学区克明为经理,以储蓄存款为主,储户主要为中下层、零星散户.在上海以司徒尧为经理,业务重点是储蓄存款,同时也经营外汇.1922年上海分行开业时为吸收储蓄存款,不惜提高存款利息,规定"于开幕一星期内,新开各存户永远固息8厘起息"哨,结果市民踊跃前往储蓄,开业第一天即吸收存款50万元.纽约支行于1922年1月2日开幕,总行在纽约设有汇兑兼招股处,由刘鲁南主持,长期从事炒卖金镑,舆论称之为"美国华人第一银行"[5].  相似文献   

16.
论《香港时报》的停刊谢骏,吴秋林在香港经营了d3年的。香港时报。,饱受停刊传闻困扰一年多后,终于在1993年2月17日正式停刊。这一事件顿时成为香港舆论的热点,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因为。香港时报。是作为国民党的机关报在香港存在的,所以对它停刊原因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旅顺电视台成立于1991年10月4日,它是在1975年10月1日开播的旅顺电视差转台和1988年5月24日成立的旅顺电视制作中心的基础上创建的。它改变了几十年来本地广电传媒只有农村有线广播而城区无声无影的状况。建台伊始.我们就提出了“一手抓创优,一手抓创收,多出精品,突出特色”的办台宗旨。电视工作者在新闻宣传、节目创优、事业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PC机银行     
香港花旗银行(CITIBANK)推出了用户友好的PC机银行业务。它模拟了ATM(自动提款机)的功能,并将以此为基础发展成未来的Internet银行系统。 CITIBANK的PC机银行系统又可称为DIRECT ACCESS(直接访问),可供任何具有单个或公司帐务的用户使用。使用者需备有CITICARD(CITIBANK的ATM卡)及香港的本地地址。银行提供免费的软件(3.5寸软盘)及用户手册,并不收服务费。  相似文献   

19.
我们《唐山广播电视报》是在1987年7月创刊的。十年来,在市委、市府、市广播电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局内各台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下,这张小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读者越来越多,声誉越来越高,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公共传媒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是由四版发展到十六版;二是由黑白报纸变成了彩色报纸;三是编辑记者、工作人员由4人发展到50多人;四是期发行量从几万份增加到30万份,高峰时达到62.4万份Z五是每年的经营收人由几万元、几十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300多万元;六是固定资产从白手起家发展到2000多…  相似文献   

20.
谢婉冰 《出版参考》2007,(8S):25-25
以“阅读香港”为主题的2007香港书展在一片阅读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据统计,今年书展入场人数达76万多人次,创17年来新高。参加香港书展的475家出版及相关机构来自20个国家及地区,文莱、印度尼西亚及老挝的出版发行商首次参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