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蛰伏多年的王朔继推出《我的千岁寒》一书之后,又爆出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致女儿书》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爱不释手",意思是喜爱得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形容极其喜爱。晚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二十二回:"〔王福〕取出那两件礼物……邓门上一见雕镂精工,爱不释手。"王朔《刘慧芳》:"慧芳欣赏了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王朔的文章《我看金庸》,这篇3000余字的专稿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作了锋芒毕露的抨击。1999年11月2日,成都一家报纸又以《王朔:金庸太臭》为题在显要位置转载了王朔的文章。同日,国内多家报纸也以不同的标题转载或摘登了王朔文章。王朔与金庸,这两位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均有影响的作家一下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0年,王朔无疑是文坛上最惹眼的人物:先是炮轰金庸的余波未平,接着推出第一本随笔集《无知者无畏》。新年刚过,冯小刚在海南三亚开拍新片《一声叹息》,而编剧就是王朔。本刊记者近日为此专访了王朔。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多次看到一段作家王朔“骂记者”的视频.这已经是多年前的事儿了,起因是:王朔在凤凰卫视录制节目间隙聊天时,对某名人(王朔一位朋友的丈夫)做了相对负面的评价,闲聊内容凤凰卫视自然没播,但坐在台下的某报记者将其记录下来发表在报纸上.之后在央视一个节目录制现场,见到该记者的王朔发飙了.十几分钟的视频中,王朔一直在“骂”,记者则不停做着解释.王朔将不经其允许把闲聊中的话登出来定性为“栓对儿”,意在通过制造矛盾扩大报纸影响.针对记者对于负面效果“我们也没想到”的解释,王朔回应“你们应该想到”.  相似文献   

6.
王朔爱方枪枪犹如爱自己,有某种自我暴露的味道。但张元爱方枪枪犹如溺爱女儿,既不舍得完全丢弃她身上的“狠劲”,又怜惜地让她的“异常”尽量弱化为某种无伤大雅的淘气和顽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朔的《无知者无畏》出版后,给文化界带来了强劲的冲击波,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文学备受冷落的今天,一本书能够扬眉吐气,在如此宽泛的社会各方面激起回应,不能不让人感叹王朔的人气旺,也让人不能不佩服王朔的聪明和狡猾。近日,记者在东四十条的一家咖啡厅里,采访了正在写长篇小说的王朔。我的批评不如朱大可张英:你出手真是够快的,《无知者无畏》卖得多好啊。没有过几天,你又开  相似文献   

8.
王朔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有四部王朔小说被改编为电影,这一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王朔电影年"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商业化、世俗化趋向的表征,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文化空间的再次分裂与转型,以及中国影视文化格局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变化:从形而上学的精英话语空间过渡到世俗化的大众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看板     
乌玛·瑟曼为女儿起"最蠢"名字美国福斯新闻网近日选出2012年"最愚蠢明星宝宝名",超7成民众把票投给美国女星乌·瑟曼的女儿,她的名字中包含了52个英文字母:Rosalind Arusha Arkadina Altalune Florence Thurman-Busson,完全压倒性胜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王朔的长文《我看金庸》,这篇3000余字的专稿从不同侧面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作了锋芒毕露的抨击。11月2日,成都一家报纸又以《王朔:金庸太臭》为题在显要位置转载了王朔的文章。同日,国内多家报纸也以不同的标题转载或摘登了王朔的文章。王朔与金庸,这两位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均有影响的作家一下子成为众多读者关注的人物,尤其是金庸,在王朔“出招”后,这位写武侠小说的高手将如何“接招”,如何“应招”,更成为读者议论的话题。 我是11月2日中午才获知王朔“骂”金庸的信息的。当…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卫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王朔的长文《我看金庸》,这篇3000余字的专稿从不同侧面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作了锋芒毕露的抨击。11月2日,成都一家报纸又以《王朔:金庸太臭》为题在显要位置转载了王朔的文章。同日,国内多家报纸也以不同的标题转载或摘登了王朔的文章。王朔与金庸,这两位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一下子成为众多读者关注的人物,尤其是金庸,在王朔“出招”后,这位写武侠小说的高手将如何“接招”,如何“应招”,更成为读者议论的话题。 我是11月2日中午才获知王朔“骂”金庸的信息的。当时的第一个反…  相似文献   

12.
购得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读者会发现,书中夹着三张书签,上面除了印有王朔语录外,还有商家的广告:尽阅千岁寒,眼睛要保健,宝岛眼镜温馨提示:爱眼护眼的小常识;金山毒霸一个月免费试用,书评畅听、手机铃声下载等……  相似文献   

13.
电视     
《视听界》2007,(2):113-114
“两会”开进演播室《一虎一席谈》人民大会“谈”,“超级新秀”不惧“紧箍咒”,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引争议,文物专家呼吁“砸宝”当停,杨澜吴征接受王朔道歉。  相似文献   

14.
正《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中华书局,2013年,页598—599)《史记·封禅书》:"候独见填星出如瓜……"《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年底有一天路过书亭,见一本王朔的小说《一面说谎一面陶醉》(以下简称《一面》),封面有王朔的大照片,显著位置有两行黑体字:“2004年最受瞩目的长篇小说”“王朔历时两年潜心创作的最新力作”,封底除一幅王朔的小照片,还有作家刘震云和导演冯小刚的评论。刘震云称其为“2004年写得最好看的小说”,冯小刚说自己幸亏不写小说,不然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因冒名伪作泛滥,我特意认真地翻阅了一下,不光纸张、排版、印刷、  相似文献   

16.
这题目有点怪。蒿子杆儿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和王朔联系在一块?这您就不明戏了,文学讲究“悬念”,咱不是侃文学吗?总得有点弯弯绕。以前我不读王朔,只是耳闻,不知怎么留下了一个“小痞子”的坏印象。这半年来,从读《空中小姐》开始,我一气读了他七本书,感到他确实是个人物。总的印象是:王朔的作品将文学教化功能隐藏在欢愉功能和审美功能中,用群众能“解读”的手法折射时代,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红红火火的“王朔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化、情感化的社会现象。虽然我认为。王朔本人和他的作品中,更深层些的是一些人生的审视和反思,其中不乏理性的批判。但是在“王朔热”中。人们注意得更多的却是对那些辛辣的嘲弄、苦涩的调侃的欣赏与把玩。由此而产生的快意构成了“王朔热”中不易言传的情感力量。这只能表明,情感方面的生活在社会上确实有极大的需要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听音寻路者——王朔论》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王朔的作品,探讨的是作家卖文问题,是作家卖文与作家的生存方式以及文化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型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的片头获得2009年度金帆奖一等奖。这次收获的不仅是一个奖项.也是作为该片的导演和主创制作的笔者收获了对片头设计的全新体验和感悟。《十里红妆·女儿梦》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江南古镇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个美丽的梦。因此,在片头设计中,笔者将片头设计要点和片子的风格定位在一个早年江南的女儿梦.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王朔和他的作品如一股狂涛巨浪,浩浩荡荡地开进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得不能再热的热点话题。然而1993年年初王朔的《爱你没商量》的播放完毕,却使这股热浪戛然而止,尽管平素不怎么直接露面发表宣言的王朔,忍不住跳出来大声为自己辩护,然而人们的冷淡的反应却毫不客气地给所谓“王朔热”重重地划上了一个句号。热也罢,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