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梅山武术是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域拳种,其现在开展状况不容乐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根据梅山武术目前开展的状况,分析原因,找到对策,使之符合地域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以适应现代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武术历史与文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地域式文化研究为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分析工具;地域武术文化研究能够承担武术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良性表达这一巨任,摆脱武术是"文化遗产"的静态发展模式,而呈现动态的可持续性的继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武术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系统分支,将搭建起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给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流派武术为研究原点,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得出:原始武技→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特质→流派武术这一演变和影响机制,并以中国武术的地域划分来具体解读流派武术的形成,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提供借鉴,使传统武术这一中国武术动力之源生机勃勃、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窥探峨眉武术独特的技击风格与浓郁的文化色彩,究其缘由,不难发现它与川地的地域特征、历史的移民和川人的体格特征密不可分.但审思今日峨眉地域武术的走向与发展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进与完善.希望对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阐扬与发展注入一些...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志禹  郭守靖 《体育科学》2006,26(10):87-90,94
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对策: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一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近年来学者们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不同领域、层次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的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看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对晋江民营企业篮球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晋江地域文化的成因与民营企业篮球运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江民营企业篮球运动是在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历史发展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也是特定地理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文化基因";不仅对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推动了篮球运动向多层次、多形式、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流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少林武术不但没有被历史所吞噬,反而形成了朴实无华、质朴粗犷,并且注重内外兼修的特色拳种流派。分析了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流变,及少林武术文化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多的灿烂文化,有些民族文化已被国人给遗忘,有些民族文化已超越民族的界限,被其他民族发扬光大.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武术,却能长久不衰的屹立于中华历史几千年,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提及武术,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其外在形式,而往往忽略其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以兵家、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为背景,挖掘传统武术的魅力,从而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尽中华儿女微薄之力,同时希望中国的传统武术家能够引领我们的民族传统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及竞技武术的分途发展的文化成因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两者所蕴涵的不同文化内涵,以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降的镖局发展为理解地域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镖局的产生是悠久地域武风的客观体现,镖师四海行镖积极促进了地域武术的交融。镖行"春点"从江湖视角揭示了地域民间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以及传统武术的大众本色,镖局中的形意拳现象与太极拳发展路径折射着地域武术拳种的时代载体信息。坚忍勇毅、诚信敬业的传统镖局精神不仅反映出地域武术与乡贤文化的有机关联,同时也是支撑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文化血脉和内在底色。  相似文献   

16.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文化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针对传统武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揭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津门武术》以天津地域武术为线索,系统的分析了天津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对武术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全书共九章分别就津门武术发展的轨迹,众多的武术组织,天津特色武术流派,天津重点武术人物,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及民间武术轶事以及《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第一届民运会的成功举办,天穆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天津武术的地域文化定位等等,天津武术在其形成上因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人文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特色,用杨教授的话来说:形成了“文化孤岛”独立的文化区,表现“吸纳性极强而辐射性太弱”的特点致使其独具特色,内容丰厚的天津武术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此书的撰写完成可谓是对天津这个独立的文化区的武术文化特色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为天津这片地域武术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武术产业进行研究。我国武术产业主要面临外部体育冲击,生存环境堪忧,内部发展意识薄弱,整体竞争力不强,脱离武术内涵,产业过度包装的发展困境。要以赛事为引领,构建和完善群众项目和区域特色项目推动武术运动项目发展;增强产业意识,以武术自身为多元市场主体,产业链式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培养文化根基,扩大武术人口,深挖武术资源,弘扬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人们往往漠然置之,似乎感觉自己熟知的事物本该如此而无庸置疑。试想一个拳种的源起为何以一种昆虫——螳螂冠名?面对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很难一下子解释清楚。若仅以此拳源出于模仿螳螂捕蝉为解,也难以敷衍塞责。螳螂拳的产生尽管有它自身的偶然性,但其必然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保持着无法割舍的密切联系。只有抓住螳螂拳产生的文化基础,才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它、理解它、研究它和表现它。不然,我们将怎样像螳螂之形、取螳螂之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