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竞技运动的节奏性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龚斌 《体育学刊》2002,9(4):113-115
为进一步深化竞技运动的理论研究,通过对竞技运动节奏的分析,阐述了竞技运动实际上是一个节奏运动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节奏性规律是竞技运动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将是竞技运动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运动竞技能力这个概念,作为认识和把握整个竞技体育核心之钥匙。第一部份对运动竞技能力概念作了科学界定,并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份阐明了运动竞技能力诸要素的矛盾关系及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两概念进行考察认为,竞技运动是一个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复合体,竞技运动文化只是竞技运动的一部分并受文化目的制约。因此,在理论上应当将两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在实践上应当从竞技运动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竞技运动文化中去寻求竞技运动中消极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诠释了《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分析了谋略思想在竞技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谋略思想对于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竞技运动价值观及评价体系的逃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竞技运动文化价值观及价值体系为研究主线,分析了导致运动文化现象弱化乃至消亡的“逃离”机制。认为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偏离是竞技运动文化现象弱化的主要原因,建立正确的价值评价体系,提高社会适应度水平,才能确保竞技运动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竞技体育运动员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的现状和成因,进而触及了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竞技运动与体育所追求目的不同和人们对它们的混淆认识,导致竞技运动在作为体育手段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运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有两方面。积极方面有竞技运动的示范效应,竞赛形式对课余体育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某些训练原则、原理和规律等对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当善于利用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同时要限制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运动的异化问题一直伴随着竞技运动的始终,它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也愈来愈深,因此竞技运动的异化问题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社会学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不同领域对竞技运动的异化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用唯物辩证观来正确认识竞技运动的异化现象,同时用人文主义观来化解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异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珲统计等方法,对所确定的对抗项群各个代表项目竞技能力四级因子的权重进行效度分析,所建立的对抗项群竞技能力因素主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点.其中,三级层次要素的亚类属性和内容范围构成了对抗项群竞技能力的主体框架,四级层次要素的子类属性和内容细节则决定了专项运动竞技能力的特征框架.认为:对抗项群三组亚类项目竞技能力二级要素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但是,运动素质列为对抗项群三组亚类项目竞技能力的首要或次要因子,表明运动素质的各个相关因子是至关重要的竞技能力要素;除了身体形态之外,运动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运动心理和运动智力及其四级下的各个竞技能力要素均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因此,任何专项运动特征的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些竞技能力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承办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奥运会举办国(美国、日本、韩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变化进行分析,然后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体制、投资主体和运行模式以及法律法规环境等方面对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与体育协会合作型发展;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由国家投资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变,进一步开发、完善竞技体育的竞赛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在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特点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有关理论体系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 ,提出了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作为竞技体育理论构建工作的一种尝试。此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不但包容了当前竞技体育理论的各种理论 ,而且明晰了竞技体育知识向竞技体育理论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对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未形成部分作出了一定预见 ,从中可以洞察竞技体育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探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通为例,探讨地级市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灵活多样、项目布局统筹兼顾,跟踪管理和服务制度以及科学的目标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从竞技体育异化的社会结构性根源、社会心理机制、哲学性根源3个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指出,竞技体育异化的实质是体育人争夺奖牌所对应的社会价值排序,其目的是,使其自身在社会价值排序中处于高位,并且在具有歧视性对比特征的社会结构中具有心理优势,从而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其心理机制是,利用社会价值排序背景下,体育人之间的心理竞争,把体育人谋求心理优势的需要,转换成为对奖牌占有的需要;其哲学性根源在于,以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分裂为特征的体育人的存在困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高校竞技体育定义的基础上,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科学体育观视角,论述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内涵,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提升的过程及关系,竞技体育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指导,高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天才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方历史进程中,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髓、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基、民族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魂,上述特点正是我国乃至东方现代竞技体育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性框架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性在总指数方面呈现稳定提升趋势,已经反超俄罗斯,紧追美国;在获取金牌、奖牌竞争力方面,虽然指数在不断提高,但与美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产出效率竞争力方面,虽然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提升,但排名一直居于底层;在增长竞争力方面,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增长速度迅速,说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悲剧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竞技体育中悲剧事件的发生现象,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快感、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以及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作用,进而提出悲剧精神是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