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教材中用一实验探究了决定电阻大小的相关因素,过程如下:按照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下面的实验。图中的a和b之间接入待研究的合金导线。把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先后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三年制初中教材《物理》第二册的十二章第三节《电能的输送》中讲到:高压输电为了减少在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又不减少输送功率,只能提高输电电压。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第二册物理教案》(人教版)P125作业一栏出示了一个题目: 葛洲坝电站发电功率约2.715 ×106kw。如果用 1000V的电压输电,输电电流是多少?如果输电线电阻是200Ω,每秒钟导线发热损失的电能是多少?如果100kV的高压输电呢?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一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没有通过实验直接感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为此,笔者设计了探究温度对不同导体电阻的影响实验。一、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二、教材实验的不足1.实验只探究了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没有设置探究温度对电阻影响的实验,温度高低对电阻的影响在学生中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感知。2.教材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选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是插编了一些数学史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激发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教材。如何发挥这些材料的教育教学效益呢?1.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有关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当通过直观演示得出圆的周长是同  相似文献   

5.
杨云生 《教学月刊》2003,(12):27-28
运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实验是高中必修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学生做了这个实验后,笔者设计和实施了《电阻测量》实验的拓展创新教学,下面对《电阻测量》实验的拓展创新过程及教学体会作一小结。一、《电阻测量》实验拓展创新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远比记忆一些实验结论重要的多。“上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突出了实验过程的探究。所以教师应该很好理解和应用好教材。 一、提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教师不能简单的把书中的演示实验做一遍,然后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节,可以在演示前:1.提出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2.猜想与假设:导体电阻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选择器材?怎样连接电  相似文献   

7.
傅里叶逼近     
这是上海新编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中放在三角函数之后的一篇阅读材料。原文为英文,选自S.P.Gordon所著的《Functioning in the Real World》一书(Addison-Wesley,1996,pp.477-479),编入教材时略有删改,并加了标题。本刊转载于此,并由华东师范大学袁震东教授将它译为中文,三角函数的科学价值在这篇材料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数学思想的创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例,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十分有利。希望本文能为教材中如何选择阅读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欲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对一些教材内容刨根究底。例如,在讲《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节时,教材直接指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一般比较小,测量较大电压时要串联分压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电流时要并联分流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段教材提出这样的疑问:①改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1主动运输可以顺浓度梯度吗?受旧教材和一些教辅书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判断主动运输要看是否消耗能量和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能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笔者查阅了很多大学教材,发现这些教材中明确指出:"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的转运"。如汪堃仁主编的《细胞生物学》P.87和P.92,瞿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P.73以及人教版必修1P.76等,均认为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转运。因此,笔者认同  相似文献   

10.
无论农村和城市,自然教学都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和自然教材进行的。要搞好自然教学,必须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农村小学的自然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 2.农村小学的自然课应该怎样教? 3.小学自然教材120课中《三——六年级》几乎都涉及到观察(或考察)、实验的材料,农村小学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岁春风起,一年一度的中考将悄然而至。作为中考语文复习的核心内容之一的现代文阅读复习,必然会为广大师生所密切关注。如何在紧张繁杂的复习工程中,寻求科学应对的策略,提高复习的实效呢?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延拓学生阅读视野首先要用好手中的教材。在中考复习时,很多老师习惯从各地中考试题中寻找阅读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从文学性角度看,散文有超过《济南的冬天》《鼎湖山听泉》的吗?小说有超过《最后一课》《孔乙己》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线性代数》(越树源主编,1983年5月第1版,1988年9月第2版)总的说来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因此,现在已被全国经济类专业广泛采用,但该教材(以下简称《线代》)在一些概念的的提法及定理的证明方面尚有不妥之处。 例如,在第222页定理6.1的证明中提到“A非负,Y已知为非负,所以X非负。”这里A为n阶矩阵,X、Y可以看作向量,也可以看作单列矩阵。但在高等数学中,通常只定义某个矩阵的“负矩阵”,而不定义普遍适用的所谓“负矩阵”或“非负矩阵”。也就是说,通常所讲的“负矩阵”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如: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P.130~131)一课中.甲同学的一个提问引起了我课后的思索.教材设计如下:“你知道分期付款吗?自己动手搜集一些分期付款的材料,了解有关的规定和例子,并对例子进行分析.与同学交流找到的材料.下面是与分期付款有关的一个问题.某银行设立了教育助学贷款,其中规定一年期以上贷款月均等额还本付息(复利计息).如果贷款10000元,两年还清,月利率为0.4575%,那么每月应  相似文献   

14.
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荀子》的《劝学》.学习必须要有老师,什么人可作老师?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学语文教材选了韩愈的《师说》.而为什么要问,向什么人问?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一篇这样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向同学们推荐刘开的《问说》.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号孟涂,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亦能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尽至,与方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中,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之后,引入电阻概念,并定性的通过实验研究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的《电子线路》教材中,关于差动放大器平衡电阻Rw的调平衡原理,只是在负反馈的基础上给出定性的解释。本文则是利用线性网络和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首先得出差动放大器的有关定量指标(各类教材中是没有的),然后展开对平衡电阻Rw作用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四册中《人的营养》一课课文长,涉及问题多。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自学指导、实验论证法,效果较好。 1 激发求知欲望,感知教材 上课开始,先提出一大串问题: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做衣服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要用什么材料?做课桌要用什么材料?人要长成健康的身体需要不需要材料?让学生们讨论,然后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电工类物理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存在着几点错误,望出版社能及时改正,也希望使用该教材的教师能在课堂上予以更正,避免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混乱。一、在3—2电阻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P152)一节中,误将公式R=ρL/S称做欧姆定律,应改为电阻定律。二、在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一节中,第164页描述并联电路中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时,教材的文字描述为“电阻并联时各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和它的阻值成反比”,然而在用公式表达时,却简单地写成:P1:P2:P3:…:Pn=Rn…R3:R2:R1其实这条公式仅…  相似文献   

19.
材料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在当前众多的新兴的力学分支的影响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将如何反映到教材中去? 本文从材料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参照近年来国外几本《材料力学》教材的变化,作一些简介与评述,以供参考。一、从原苏联费奥多谢夫《材料力学》第9版的变化谈起原苏联教材。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苏联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教材观,就是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以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一、对教材性质的理解什么是教材呢?《辞海》的解释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掌握的基本材料。有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材料如挂图、投影(幻灯)片、音带、录像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