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但他积极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营养,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从抽象难懂到明晰典雅,从外在韵律到内在情绪,从病态美学到浅吟低唱等的转换,在创作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元素。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以女性特有的执著和敏感,致力于悲剧意识的深入探索,她将自己对生命的诠释注入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中,将人物固定在她设置的命运枷锁中,赋予人物王安忆式的悲剧色彩。阅读王安忆的小说总能感受到其中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和生命的悲剧性情绪基调,以及弥漫其中的难以释怀的感伤和痛楚。  相似文献   

3.
艾特玛托夫的悲剧意识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但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悲剧,更具有先见性的观察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悲剧。艾特玛托夫将他的悲剧意识完美地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悲剧意识是悲剧主体面对人类文化的种种困境时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忧患意识.庾信的悲剧意识表现在他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对历史、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对天命的大胆怀疑和否定等.随着时光的流逝及其在北朝处境的改变,庾信的悲剧意识逐渐走向消解与淡化.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之后,许多青年被搁浅在风暴过后的荒寂的沙滩上,知识分子普通存在兴奋过后的疲惫和颓丧,空虚和苦闷的心情,这一时期戴望舒的诗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诗,他的诗不接触社会,纯粹表现个人的烦忧苦闷心理,即单纯出世,柔弱纤细的灵魂的病态心理。但是,戴望舒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真诚,不违背自己的性格,情趣,气质和所属阶级给予的影响,不造作无产阶级感情,或用虚假的感情去迎合某种政治观念和理想倾向,正因为如此,他的诗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一特定人物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灵魂,意识和精神风貌,具有了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文学中,强烈的悲剧意识始终是它们的一个表征。不论是古代作家还是现代作家,都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悲情画卷。在他们的笔下,“人类之悲”惊世骇俗,而且“魔鬼”悲,“上帝”悲;懒汉悲,硬汉还悲。从这些充满意味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独特,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论张艺谋电影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10多部电影作品,严格说来没有一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然而悲剧意识却贯通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不同,张艺谋的悲剧意识中蕴涵的是崇高美。张艺谋多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沉重的话题,取得了悲而不伤的艺术效果,并在表面的轻松之余,更深刻地传达了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想 《文学教育(上)》2011,(11):100-101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独特的一个。他的"既不想隐藏自己,也不想表现自己"的创作动机,与他一生坎坷的情感经历是有着莫大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戴望舒的人生体验角度出发,来揭示他的这一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9.
“幽默大师”老舍的幽默里始终流露出较为浓重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于他对苦难民众和民族的悲悯情怀、对丑恶人物和现象的批判精神、对人生困境与矛盾的悲观情绪,这又形成了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悲喜交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唐代咏史诗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其表层是个体悲剧意识,深层是历史悲剧意识.前者从对悲剧性历史人物的一再吟咏、对历史人物悲剧意蕴的深入开掘反映出来,后者则渗透在对历史上的个体及王朝悲剧命运的体悟之中.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托马斯·哈代的爱情诗《献给小巷里的露伊莎》与戴望舒名篇《雨巷》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在意象、创作年代、背景、所受理论影响等方面所存在的相似之处。分析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对美学的追求具有相通性。  相似文献   

13.
从忧郁爱情诗和流浪人心态历程两个方面,分析戴望舒诗歌忧郁、迷茫、痛苦的情思特质.这作为三十年代都市知识青年共有的心态写照,诗人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接通了与西方象征主义在生存经验层面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前者是忧郁的爱情生活的象征,后者则是都市浮华中孤独的人生体验。 学史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是曲折的。他走的是一条从为个人咏叹到为人民呼号的道路。《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产物,而《雨巷》则运用了象征艺术的手法,意象充满朦胧美,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格。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是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诗坛“现代派”的中心人物 ,他将西方象征主义诗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 ,在“隐”与“显”之间以情绪韵律创造诗歌形式 ,意境抒写精妙自然。他的诗歌艺术是对中国新诗坛诸多不良倾向的反拨 ,为现代主义文学民族化的艺术表现开辟了较广阔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戴复古诗歌植根于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多时事、咏物、送别之作,情丰意永。戴诗众体皆善,对仗精美,拗格技艺较为娴熟,这些均受诗圣杜甫的浸润。戴复古的诗立足于南宋,而能吸取唐人诗艺并加以融会从而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从时代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论述了诗人戴望舒在全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大潮中诗风是如何转变的。从朦胧到明朗,从忧郁到乐观。诗人在血与火的炼狱中不断焕发出来的新的感情,确立了他的写实与象征交融的抒情风格,这是戴望舒后期诗艺对前期诗艺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派的“诗坛首领”戴望舒以他的创作实践以及他的诗歌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诗歌创作和译诗活动是同步一致进行的。戴望舒对法国后期象征派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等人的喜爱,使他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在艺术上吸收了很多西方后期象征派的手法,积极的影响了《望舒草》的创作,使《望舒草》成为戴望舒诗歌创作生涯里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诗歌集。  相似文献   

20.
戴复古词基本上是慢词长调,展现深挚的人生况味与时事忧情,化俗为雅,气势壮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诗化倾向,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词体的言说空间。但这一成就长期为其诗名所掩。总体上看,戴复古承继放翁衣钵,可以说是宋代苏辛词派的殿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