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中国”战略格局下,数字孪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的技术机遇与实践动能。数字孪生通过现状孪生、学习孪生、模拟孪生和自主孪生构建个性化育人场景、动态化决策场景、沉浸式体验场景和智慧化育人场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潜能。数字孪生以教育载体、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为展开尺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运行、生成个体自由自主学习的体验时间、创设思想政治素养形成的体验空间。展望未来,数字孪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耦合应以思政数字孪生体构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技术架构、发挥协同效能、锚定价值取向、培育主体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确证与达成。  相似文献   

2.
红色戏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红色戏剧受众群体少、戏剧内容单薄、传播形式单一的现实问题却削弱了红色戏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要秉承数字发展理念,从数据算法内容投放、技术驱动形式创新、戏剧受众土壤培育等方面发力,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戏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路径,使传统经典文艺载体在数字时代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科学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隐匿着伦理风险,呈现出主体地位消解与情感疏离、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发展异化、个人隐私泄露与权责不清等多方面的伦理风险样态。其生成原因在于其与相关主体的技术素养欠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自身的局限、伦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滞后等有着密切关联。为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以术为用”增强智能思政的技术治理、“以法为界”构建智能思政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推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实践图景,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从价值维度看,数字化技术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虚拟体验场景。但在现实维度,教育主体“技能恐慌”、教育内容“庞杂碎片”、教育方法“喧宾夺主”等多方面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实践维度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优化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呈现、重视教育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数字思政”育人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把握好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太显著等现象。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从根本上找出根源。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技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对其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根据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数字技术也有着自身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因此,在享受数字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正向赋能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从本体、认识和伦理三个方面客观认识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限度,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反思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隐忧,进而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体系化育人生态的实践要求。从数字转型的结构改变来看,以数字关系为基础的交流方式变革、以人机交互为驱动的信息内容变革、以场景应用为拓展的空间资源变革,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基本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生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升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空间,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目标要求。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需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呈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交往。  相似文献   

8.
随着VR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媒介形态逐渐进入浸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抢占这个最新的宣传思想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与VR技术的相互融合形成"VR+思政"."VR+思政"遵循从平面叙事到立体场景、从眼睛在场到身体在场、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技术逻辑,从提升沉浸感、在场感、共情感等方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流价值的导向驾...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环境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政治理论与环境伦理内容高度契合,具有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挖掘和活化这些资源,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环境伦理意识,提高环境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环境伦理习惯,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环境伦理教育,主要路径在于课前文本研读、课中参悟、课后渗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参与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方法与评价。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智能化和科学性。但在赋能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仍存在有限性、差异性、不确定性等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加快科技发展,规避技术局限;加快信息共享,实现技术联通;加强伦理规范,保障技术可靠等路径解决,以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正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的进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问题。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言,笔者认为,除了开设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以外,还应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理工类大学而言,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就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迈进数字时代。数字化生存所带来的实体空间的身体在场与虚拟空间的思想在场的混杂交织与融合,改变了人们的实践方式与思维模式。由新技术带来的新思维与新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革嵌套于由数字时代引发的复杂时空中,并受“虚拟—现实”“理论—实践”“技术—价值”多维关系的矩阵影响,开启了由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视野的转换和学术范式革命。因此,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运用多维场景强化育人效果,以探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文明自觉。这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提供新视角,而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从本体论出发延伸到认识论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伦理维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探索对完善人性、提升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含义与伦理内容,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具体剖析,并深入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伦理缺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数字素养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程,其与数字素养教育的融合既是承前启后,也是应时所需。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融合的内部路径为将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作为融合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石,注重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学校要加强对数字素养教育的关注。外部路径为从政策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字素养教育的融合,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顶层设计和运行探索,实现方法的智慧协同和智能运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应然选择。需要我们遵循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锚定全数据的意识理念、全要素的协同联动、全场域的空间融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指向;将数字技术逻辑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全过程,使之呈现过程可视化、服务精细化、精准定制化和形态智慧化的鲜明特质;联动立德树人、数字赋能、管理控制、德法规范,找准方法数字化创新的价值定位,完善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赋能机制,加强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运行保障,铸牢方法数字化创新的安全屏障,从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7.
刘钊 《江苏高教》2015,(2):116-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关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伦理意蕴,是从伦理视域以对"人的发展与需要关注"为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实施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对其进行"合道德性"的结果预期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杨婷 《教学与研究》2023,(10):31-3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同构、理论同构和实践同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多元性、领域的多维性、发展的动态性,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发挥促进“万众一心”、实现“贯穿始终”、推动“同频共振”的积极效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所具有的政治引领力、社会凝聚力、铸魂育人力、风险防范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推进,又自我赋能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道德服务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回应。从本质上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服从"社会发展,就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服务"社会发展,就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从内容体系构成看,思想政治教育除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种基本内容外,还应包括心理教育的内容。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演绎着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轨迹。通过促进制度伦理与德性培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