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实践主题,也是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处理好发展社会生产与促进公平正义的关系、物质富裕与实现精神富裕的关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在实践中也走出了一条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胡锦涛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研究。对学界的初步探索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民幸福感水平是衡量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优劣的重要指标。借助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浙江绍兴市进行调研,经分析处理后发现:不同性别农民对共同富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认可度存在显著差异:女性优于男性,且总体认可度达82.60%;共同富裕会使农民的整体主观幸福感处提升至“比较好”水平,主观幸福满意度达80.4%;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两大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为正向作用。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共富示范区建设和提升乡村群众主观幸福感,应统筹多方力量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体育强国。核心命题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改革开放以提供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发展顶层设计落小落细落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化产生并发展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其存在的最终归宿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健康而富足、安稳而幸福的发展。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萌发,在赓续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基因中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革命文化在为共同富裕价值理念奠定深厚的理论根基的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指向与鲜明的价值立场。新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意识形态、利益分配、公共需求呈多元变化,革命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内生动力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实现大多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因此,国家应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措施,有效地控制和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极大丰富了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集中表达了平等思想。针对杜林将平等抽象化、普遍化和永恒化的做法,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逐一批判,认为杜林的平等观是超现实、超阶级和超历史的,揭示了杜林在平等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先验主义实质。恩格斯在系统梳理了五大社会形态中平等观的历史演变后,得出了“平等的观念是历史的产物”这一重要结论,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平等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阶级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系统阐述,深刻反映出平等目标的实现与平等的价值理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所承载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呈现,对于当前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平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重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发挥产业融合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论证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这些论证为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几代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共同富裕视为目标、本质、原则,使共同富裕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3.
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推动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着明显的“结构—个体”约束。对我国11个省份村民抽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性约束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内部收入分化严重、农业劳动收益偏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缺口大等;而农民的个体特质,如年龄大、学历低,利用市场机会和政策机遇能力差,也是重要的约束因素。突破“结构—个体”约束需要协调推进宏观的结构性改革与微观的农民个体增收,具体思路是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提高土地要素产出,优化资本帮扶形式,夯实知识产出基础,最终通过“城乡等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概念以来,学术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本文以复杂性思维理论为基础,从复杂性视野角度审视共同富裕理论。本文认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要把共同富裕放在复杂性思维范式下,结合复杂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和他组织,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对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也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光辉篇章.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渐进发展,这是他们共同富裕思想的共同点.在实现富裕的前提、途径和分配上,他们的思想又各有特点.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提出明确要求。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作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新时代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平台消费者和就业者为代表的原始数据提供者对数据要素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既为数据要素提供了原材料,也是数据要素生产的“劳动者”,理应成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主体之一。同时,原始数据提供者参与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发展目标、价值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现阶段,数据权属不明导致原始数据提供者无法主张自己的数据权益,原始数据提供者参与分配的组织机制也不健全,原始数据提供者参与分配还面临技术难题。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保障原始数据提供者的数据要素收益,完善组织机制建设,打造数据要素分配新秩序,加快数字技术革新,攻克数据要素分配壁垒。探索原始数据提供者参与数据要素分配的实践路径,是数字时代我国取得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当前,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研究,对我们深入领会西部大开发和实施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在融合中国国情与既有世界各现代化体育强国共同特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之路。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的主要内涵是:落实人口规模巨大的全民健身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将体育对外交往融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体现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外交不同领域的体育强国内涵元素,既有着世界各体育强国共有的现代化体育形态,更蕴含着经过中国式现代化洗礼,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力量与传统道德的中华体育优秀基因。这一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建设中国模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与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杰出体育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世界体育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育应确立坚持人民至上、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三重使命,通过健全发展体系,锚定发展定位,增强发展适应性,提高发展质量,可在提升劳动力技能技术和素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提升国家人力资本、促进区域协调平衡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