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该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体现实践性“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授课形式上,都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应遵循的理念。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本学年结合班级“活动约定”的实践,让学生在民主参与中策划“活动约定”,在弹性实施中落实“活动约定”,并通过适时评价来规范“活动约定”,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成学生行规养成。  相似文献   

3.
田娇玲 《教师》2019,(9):80-81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文章以学生自主参与、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从内容重构、问题创设、过程设计、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以课题“蚂蚁怎样爬行路线最短”为例,谈一种“基于问题、实验、猜想、探究”的探索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以课题“蚂蚁怎样爬行路线最短”为例,谈一种“基于问题、实验、猜想、探究”的探索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要求学校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进行了“五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载体,数学应用意识也是数学教育核心素养之一,而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运用知识的综合性,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小学数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能动、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用,是我们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所以,我在去年春天申报了常州市青年招标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就如何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关键和核心作用,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成功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活动“主题”或“问题”来展开教学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树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往往是探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推动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的提出就显得极其重要,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要担当好这个角色,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其次,要学会应用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能动、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用,是我们作为新课程实施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所以,我在去年春天申报了常州市青年招标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就如何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关键和核心作用,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成功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从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展示不受学科限制的广泛的问题视角,学生要根据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性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学中要营造科学、人…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相应的问题能力,为此笔者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发现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就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要树立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许多活动主题都来自学生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知道、希望了解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准备阶段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活动得以继续推进的关键。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来源于对活动主题的兴趣,学生不喜欢提问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问。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努力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系我镇施家桥村人,是我镇本土文化的名片,因此,我在开展“水浒”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开展,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动员师生广泛参与,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该活动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17.
<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定,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也应通过一定的策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本文试图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探究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使历史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更加符合新形势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促进历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特色,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数学问题探究型和实际生活应用型,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要注重综合性、实践性、问题性、自主性等,以确保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策划进行),从自身生活和会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主题,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农村小学特色,紧密联系本校实际,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口,遵循“亲历实践、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以“探求、研究、自主”为主要特征的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对活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教育创新”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课程方向,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为目标,为学生营造“会学习、会创造”的实践活动环境,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文章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出建议,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