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志宏 《教师》2011,(12):16-1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近几年来,湖南省华容县实验初中(以下简称"我校")坚持做到了:关注教师成长,培养高能教师,以高能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以高效课堂培育高质学生,环环相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可持续发展。一、关注教师成长,培养高能教师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学高方为师”,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实施的是一个群体性“高能教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把教师培养放到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推动教师整体发展,是学校实现办学水平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一种双赢的状态,即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体的成长专业目标联系在一起。石家庄市第五中学的青年教师培养策略可归纳为教师成长“三步走”,即明确共同愿景、搭建发展平台、研发教师成长课程。  相似文献   

3.
<正>“乐学教育”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的一面文化旗帜。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一、儿童文化是“乐学教育”的思想根基关心儿童是锡师附小百余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首任校长提出学校的“三大使命”中即有“实施儿童教育”;改革开放后提出“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进入21世纪,又提出并践行“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董巍 《辽宁教育》2022,(18):53-55
学科教育研究室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基层组织。教研室以构建具有专业自主特质的学术型学科教育研究室为目标,将“专业精神的认同、专业发展的自觉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一主线、四路径”的学科教育研究室建设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觉性和课程与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地方,而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园地,促进教师成长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促进教师又快又好地成长,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老师们搭建起专业发展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6.
毛新薇 《江苏教育》2023,(28):68-71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基于“笃志力行”的校训,组建“乐耕道·行致远”好教师团队,从教师学习文化、教师发展体系、教师成长平台、教师成长评价四个维度,以“乐行学习文化”“‘1—3—8—N—X’乐行教师发展体系”“乐行写作成长营”“乐行教师特别奖”为抓手,打造“乐行教师”的成长之路,促进好教师团队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南省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遵循“人中央、课核心”理念,湖南省教师培训师团队以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个性定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量身订制、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定制等为途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体系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8.
阐述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按照“六级递进”培养路径,建立以“六级递进”为目标的成长机制,建立多元化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培训,形成“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9.
李全力 《广西教育》2013,(31):82-83
阐述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按照“六级递进”培养路径,建立以“六级递进”为目标的成长机制,建立多元化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培训,形成“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塑造生命的工作。一所好学校必须拥有好老师,专业发展是好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做圆梦之师、做尚德之师、做好学之师、做博爱之师四个方面,探讨一个合格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曹丹 《四川教育》2023,(18):32-33+36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转折。透视幼小衔接现状,上海市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大班组教师从“往回看“”看当下“”向前看”三个角度,协同教师、学校、家长三方,实施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切实满足了儿童需求,发展了儿童能力,减少了幼小断层,共同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两双”驱动战略即抓“双课”(课堂、课程)和转“双风”(教风、学风),是根据学校和儿童的特点,培养师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教育理念。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人类通过音乐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双”驱动战略在音乐课中促进了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在不同的艺术课程中还引导了儿童自主发现身边的事物之美,全面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和儿童在学校的生活交流中,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共融,实现了同发展共成长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教师是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应用的主力军,一体化教师水平决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创新搭建了“四梯八级”一体化教师成长通道,为教师发展提供多种渠道。“四梯”即以教师核心能力差异性为依据,将其分为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及专业带头人四个梯次,本文对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并且采用行动学习理论设计了相关课程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可为全国其他技工院校梯级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模板。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比较持久的教育命题,如何优化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是一直困扰学校师资建设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思考是患息相关的,本文联系校本实际,试图从"科研""阅读""对话"三个层面展开,阐述思考力对于教师专业思考的方向、广度、深度上的影响,以"锻造思考力"的角度来探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22,(9):2-3
<正>山东省青岛立新小学创建于2013年,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新都心商务区,是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建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遵循“顺应儿童天性做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建设一所“开放、多元、活力、创新”的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学校探索建立多元治理机构,集智共谋,合力打造优质名校;学校着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梯队,注重师德师能双修,激发向名师发展的成长活力;学校积极实施6个“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发展平台;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将所有育人要素课程化,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教师群体成长的重要路径。引领与提升中小学校本研修质量,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河池学院基于地缘优势,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和学术资源,深度推进与区域小学“U-S”协作,以“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研修理念,探索构建课程理解、课例研究、课题指导为路径的“三课”联动校本研修模式,有效促进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当今的话语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就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两个方面。东营市第一中学在突出强调“以生为本”的同时,努力践行“师本观”,通过创新培养、培训和管理机制,成功探索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从而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迈向纵深发展,学军小学立足于适应“双减”背景下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打造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学校管理体系,着力于践行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的小学教育。学校打造“三季”进阶课程,入学季课程、成长季课程、毕业季课程,刷亮学生的精神底色;实施“双免”个性评价,期末免试、校园“半天学习制”,为学生的成长留足空间;创新“三研”机制,“课程研发”制度、“研课研学”制度、“分级研训”制度,培育教师的专业气质。期待以这样的教育教学变革拥抱新时代的变化,保卫童年,让校园成为儿童的诗意家园。  相似文献   

19.
校本研修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仍难以在部分乡镇中小学中落实,究其原因为薄弱学校存在基础贫、路径贫、理念贫三道障碍。校本研修基本路径“互导共研”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以“分析校情,建立目标”为基础;以“营造氛围,设计制度”为条件;以“互导为先,共研在后”为程序;以“潜力开发,教师发展”为目的。“互导共研”不仅能夯实校本研修的路径,同时亦能突破学校基础贫的问题,最终帮助教师建立新的资源观、角色观、方式观。  相似文献   

20.
柳燕 《湖北教育》2023,(10):29-30
<正>“睿动教师”的“睿”指通达、明智,“睿动”指“全力以赴,超越自我”的教育信仰。学校通过完善培养机制、注重“教—研—训”一体化、开展“四微”主题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专业提升。一、完善培养机制,“一师一风采”学校准确分析每名教师的特点、优势、劣势,结合教师的发展现状,对教师进行数字画像,明确教师的发展方向,引导教师从人文与交流、数学与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