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唐志斋藏志》存唐志之纪年未详者10方,考得年代可确知及约知者凡五,计;《孙公亡妻李氏墓志》为大中九年;《郑鲁墓志》为元和十五年或长庆元年;《元衮夫人张氏墓志》约为元和中后期;《苗含液墓志》约为天宝间;《杨公……志铭》残志为贞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的出版对研究南京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以及语言文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墓志文献对大型辞书编纂亦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汉语大词典》由于对墓志语料利用不足,诸多已经出现于中国出土墓志中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却未能合理利用,而造成了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中的语词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部分条目进行了有益的补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物》2019年第6期刊出《洛阳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一文,著录《邴勖墓志》图版与释文。但其释文存在阙误,断句标点亦有不当之处,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有效利用,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予以校正补充,以便为邴氏家族谱牒等相关文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新资料,为后续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4.
《沧州出土墓志》对沧州境内出土的墓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是反映沧州历史文化以及进行俗字研究的重要资料,但该书在录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沧州出土墓志》中所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志录文试作校正,可增强其准确性,提高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任昉先生《〈洛阳新获墓志〉释文补正》一文,文章从俗别字、成语典故、音韵对仗、名与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洛阳新获墓志》(李献奇、郭引强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的释文错误进行了补正,提出了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真对照拓片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词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校读《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收录的唐代墓志录文,发现其录文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可商之处,如一些释文的讹误和脱漏,列举数例并分条校补。  相似文献   

7.
传世文献但凡说到唐代墓志,时常会提及《杨执一墓志》。其非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措辞华美、藻饰精致、书法遒劲,故无可争议地厕身于唐墓志代表作之列。该墓志可佐证杨雄为观王、《新唐书》所载杨雄为"司空"无误、《唐会要》所载"阳执一"当改为"杨执一",增补"平康坊";可补贺知章传世散文之阙,印证其文学成就;其生肖石刻画丰富全面、精美工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法敦厚淳和,笔力腴润沉实,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8.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是春秋动乱的始作俑者、地地道道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清人判之为"奸雄之尤"。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公羊"、"谷梁"二传对郑庄公却极少记载。《春秋》三传比较研究的意义,应在于证明《左传》文学价值之明显和重要,而对于郑庄公的研究,恰好彰显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新出土《周故大将军西阳昭公墓志》与北周庾信撰《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分别记载了宇文廙和宇文广的生平及家族世系.两位志主为北周皇族嫡亲,曾任秦州刺史一职,其家族对北周王室立下过赫赫战功,与陇右秦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墓志记载,志主宇文廙籍贯为河南洛阳,与北周皇族出身武川不符,通过考证可知,宇文泰通过建立府兵制、改变皇族及士兵的郡望姓氏,广幕关陇贵族,使得北周在和东魏与梁的斗争中脱颖而出.墓志对于宇文廙籍贯的交代,是北周皇族改郡望之历史确据,和北周建国前期种种政治行为相暗合,为我们深入了解北周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两通墓志的记述较《周书》本传更为详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11.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崔镛墓志铭》是一方颇具史料价值的墓志。墓志详细地记述了崔镛的生平事迹、仕宦经历以及丧葬等问题。崔镛从政近30年,勤政奉公,以强干著称,在唐宣宗朝收复河湟事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结合墓志,补充并改正了崔镛家族世系漫漶不清的情况。通过崔镛家族墓志,发现崔镛家族从洛阳思恭坊迁至长安怀真坊,并最终定居长安通义坊。  相似文献   

13.
郑庄公与楚灵王是《左传》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位国君,对"礼",郑庄公一直用其规约着自己的行为,楚灵王则是与礼抗衡,这是由于他们二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国度所属民族社会不同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5.
《任轨并妻薛氏墓志》是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隋代珍贵墓志.隋代朝散大夫、将作少匠任轨,在《隋书》中无传.墓志主要记载了任轨的爵里、历官经历及死、葬时间.任轨出身官宦世家,世袭为官,任官期间恪尽职守,奉公守法,故得隋炀帝的赏识和重用.该志石对修建洛阳东都有所记载,有补史、证史的重要作用.从任轨的入仕可以得知隋代选官的途径,对...  相似文献   

16.
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相似文献   

17.
《保定市出土墓志选注》所刊唐许公墓志提供了唐代大土地所有者财产结构和田庄内部不动产结构的具体实证材料,反映了唐代后期大土地所有制背景下的庄园经济诸关系,为研究唐代后期的华北特别是河朔藩镇地区的大土地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田庄标本。  相似文献   

18.
唐李他仁墓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右领军赠右骁卫大将军李他仁墓志》1989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东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铁山先生曾作过录文并考释,但墓志拓片至今未见公布,录文涉及问题仍不少,学界对该墓志亦未见新的考释。本稿利用近年发现的唐人墓志以及现存文献资料,并在孙氏录文及研究基础上,指出史料中栅州与栅城的关系和区别;认为李他仁并非所谓的靺鞨人,而是出身于世代为官的高句丽官僚家庭,他是在唐朝与新罗大兵压境的乾封年间投诚唐朝的;同时,对墓志记载、墓主最终官职、死亡时间以及对墓主后代记载存在问题,也做了深入论考。  相似文献   

19.
从作者对文中历史人物的记述与评价看,文章鞭挞的主要对象是共叔段与姜氏,而非郑庄公。章主旨之一,通过记述郑伯克段于鄢史事,鞭挞共叔段“少陵长”“淫破义”,批评庄公“失教”,宣扬“君义臣行,兄爱弟敬”的封建道德。主旨之二,通过郑庄公母子关系中的矛盾斗争及转化宣扬“母慈子孝”的伦理观念。此《春秋》《左传》之大义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问题,翻译界众说纷纭。本文运用郑海陵先生有关文学翻译的“和谐论”分析夏目漱石的作品《坊っちゃん》的几个译本,阐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