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探索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我们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在沈阳地区四所高校取样,400名被试参加本次调查,有效问卷316份,采用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择业效能感对职业探索行为有正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与NancyE.Betz和KarlaKleinVoyten等人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我国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创新行为的众多因素中,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对实现其创新行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业成就、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学业成就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对378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性别、专业、年级会对创新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又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确定大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学习投入、学习适应、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某高校选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6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学习适应的测量值并与学业成绩形成配对,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学业成绩与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但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不显著;(2)学习适应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3)学习投入可通过学习适应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但影响微弱;(4)学习自我效能感可通过学习适应和“学习投入→学习适应”两条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但总效应微弱。研究认为,学习适应是影响混合式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深度学习为调节变量的包容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50份在校研究生问卷,并运用SPSS和MPLU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包容型导师风格会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行为,并且研究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会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深度学习正向调节包容型导师风格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生深度学习程度越高,包容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越大;(3)深度学习正向调节包容型导师风格、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间接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研究生要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感和注重深度学习,而导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包容型指导风格。  相似文献   

7.
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机理,以及抑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链式中介效应,对575名广东某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尊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抑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以及提升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减少出现职业决策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科创竞赛的育人效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运用252份大学生样本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分析了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知识获取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科创竞赛经历会倒U型影响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并且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具有高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大学生,适度的科创竞赛经历对其创新行为的提升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476个研究生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创新文化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研究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校创新文化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创新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的调节作用略有不同,其中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创新方向、运用创新方法有正向调节效应,完成创新任务正向影响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孙丽媛 《考试周刊》2010,(6):201-201
1977年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Serf—efficacy Theory),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本文就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108名工科研究生的有效样本,考察了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新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了该中介作用。最后,分别从重塑和深化导师岗位职责、积极采用导师自主支持的指导方法、激发研究生创新的内在活力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环境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合了中国文化情境下集体主义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62份网上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环境变革型领导对于员工绿色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集体主义在环境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绿色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且集体主义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集体主义视角和自我效能感理解环境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绿色行为的关系,而且对于引导员工实践绿色行为,响应"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号召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界高度关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效果一般,原因在于脱离中学生个性 特质。本文基于个体视角探讨了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建立三 者间的关系模型,并采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应用甘肃省天水市某中学高一年级进行问卷调查 获取的330 份有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 情绪智力在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且主要体现在情绪控制维度。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新领域的应用。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网络使用能力是大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素质。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影响行为的可能性因素,如个人认知、态度反应以及社会规范等,需要经由行为意向才会影响行为表现。行为意向是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倾向性,是行为的前因变量。针对北京高校111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使用主观规范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意向影响网络功能使用,而网络使用态度则不能;且男生可能比女生有更高的网络使用意向,有异性朋友个体比没有异性朋友个体具有更低的网络使用意向。这表明增加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意向,可以通过增加他们的网络效能感与网络功用性来实现。同时,教育者在引导大学生网络使用意向改变过程中,应该看到网络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作用以及性别、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我评估是一种元认知学习策略,它和英语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即学生的自我评估运用得越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就越高;且其中对融入型英语学习动机和对工具型动机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自我评估模式实践前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136名在校高职生。结果显示:(1)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2)高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和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在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议通过增强学校归属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学业情绪、消除消极的学业情绪等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个体的效能感与其创新能力间存在着密切的正向相关性,与其个人的特质和所处的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个体的创新效能感能增强其内(外)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作用,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基于此,通过假设,结合理论研究,阐明了创新效能感相关构念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描绘了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30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索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拖延、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及各因子相关显著。大学生一般拖延在性别和独生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非独生子女类大学生时间监控观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在自我效能感对一般拖延的影响上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均对一般拖延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