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2.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4.
"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父母."日本和美国孩子的第一选择."父母?"中国的孩子置疑.在他们心中,父母名列10位以后. 以上这一结论来源于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的一项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日本15所中学的13000多名学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中国大陆21所高中的1200多名学生.这次调查中,日本、美国的中学生都把自己父母列为自己最尊重的人,有的把父母摆在第一的位置,唯独中国的学生所崇拜的名单中,父母榜上无名.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但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注意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万霞 《辅导员》2013,(3):45-46
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第一阶段: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我发出"感恩与期盼"的倡议。请家长写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感人、能震撼孩子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黄小桐 《大学生》2022,(2):52-54
坎坷的求学 赵序茅家在山东滕州,父母都是农民,在他们眼中,成绩是衡量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尺.赵序茅打小就活在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里,但他不想被人比下去,不想被数落.三年级时,第一次拿到奖状的他兴高采烈地奔向父母,得到的却是一句冷冰冰的"你看人家谁谁谁得了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说:"该经历的就得让他们经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怕的第一次 晓晓从小由父母亲手带大,胆小、害羞、依赖性较强.晓晓的父母都是机关干部,事业心强,工作繁忙,每天与孩子一起谈话、娱乐的时间有限,但他们都非常重视对晓晓的培养,在家庭中注重创造学习的氛围.晓晓在幼儿园时,父母就教她识字、学习书法,并让她看书.晓晓的父母从未带孩子去看过一场电影,家里几乎不看电视(至今她家还没有装有线电视),偶尔晓晓会随同父母看一会儿新闻或文艺节目,她几乎没有看过有剧情的影视片,也根本不知道有"蓝精灵"、"樱桃小丸子"等这些儿童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  相似文献   

12.
以“小国大业”而闻名的荷兰,其举国文化就是“通商和赚钱”,荷兰人绝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赚钱之道.那么,在荷兰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下,荷兰孩子的金钱观念是怎样的呢? 和中国人一样,荷兰人喜欢存钱理财.荷兰父母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们共同储蓄理财.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办张银行卡,同时安排一些长期理财的基金计划.一般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教他们使用网络银行,和他们共同探讨理财的计划了.因此在荷兰的家家户户,不难见到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梳理账目、讲解商议计划、探讨方案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孩子终身的榜样和一生的典范。经观察、分析乃至目前的"上路"实践,我们认为优秀的父母  相似文献   

14.
要知道孩子再小,可他们也是人,也有尊严,只要他们能听懂好赖话。切记,从那时候,他们听到的父母评价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对他们的尊严、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父母,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都不会"教"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他们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缘故吧。孩子小时候,是百般的娇惯,使孩子养成一种怪癖性格。一旦孩子长大,无从收拾,这时也就没了主见。看别人的孩子如何做也硬叫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不听话,见别的家长如何管,自己也如何管。总觉得,反正我是家长,孩子就得听家…  相似文献   

15.
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的父母.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钢琴、书画、电脑、舞蹈……令孩子身心疲惫不堪.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中,有的学历不高,于是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则拥有高学历,正是因为自己学历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较高,认为孩子成为硕士甚至博士都是应该的;而有的父母则是攀比心理使然,认为人家的孩子能行,自家孩子无理由做不到.  相似文献   

16.
程小芳 《中华家教》2012,(11):12-13
德国父母在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以及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面都非常重视。他们坚信,家庭在孩子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你并非一定要得第一"德国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他们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  相似文献   

17.
紫洋 《师道》2007,(10):60-60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教育,对父母来说可谓任重道远。父母都希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当"三好"。我认为,"德智体"的新内涵应该是:情商、智商和体商(即EQ、IQ和PQ)。要从孩子的3Q着手全面培养,才能使  相似文献   

18.
万霞 《辅导员》2013,(2):45-46
<正>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第一阶段: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我发出"感恩与期盼"的倡议。请家长写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感人、能震撼孩子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给青少年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的第一句脏话很可能来自于父母,有的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甚至以暴力加辱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是极其错误的,更是失败的。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的形形色色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并不具备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时常同孩子促膝交流,在沟通中,一定要放弃父母的架子,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