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提出又有其自身的演变和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跟马克思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本文就试图探讨分析马克思有关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改造临时纲要》和《基督教的本质》让人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改变了人的看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部抛弃。1845年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写了十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制定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看待世界事物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阶级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达尔文、李比希、摩尔根、马尔萨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进而彰显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之前的学者都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可是,他“只知道并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费尔巴哈是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理论的,他诉诸感性的肉体的人,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的基本内核,建立了新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核就是黑格尔体系的辩证法,基本内核就是费尔巴哈体系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根据这两个方面,建立起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诞生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从主体性视角出发,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思辨迷雾,确立起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主客统一的分析理路,进而在对“现实的人”的本质之揭示中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以此说明意识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观念再现、精神变革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在这种强调历史变革的生成论视角下,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从“现实的人”及其对象性活动出发阐明了社会历史作为“人类生产史”的本质,从而在历史生成论视域下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上,由赞同、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到批判、否定费尔巴哈哲学的转变;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由对抽象的、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的转变;在对实践的理解上,由把实践等同于劳动的理想性、抽象性到认识到实践具有能动性、主体性、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对象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人的,不能离开现实的人谈人的本质.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费尔巴哈虽然对人的本质提出过一些合理的思想,但共同的理论缺陷在于脱离了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类本质”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两者同是马克思走进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留下的理论足迹,同是共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辩证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史上的永恒话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哲学家们对干人的本质各有说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不仅揭示了人的本质发展和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同时指明了探讨和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论断,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劳动,而且揭示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后期关于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进一步阐释了人的本质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的本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经典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并不断深化的逻辑过程。我们在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把握。只有这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才能全面而且深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颠倒"比喻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式:一是以唯物辩证法的主 要内容为依托展开研究,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和重大使命为视角进行考察,三是以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而从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发展历程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其实是一段渐进改造的创新过程,其首先吸收和发展了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国家和法的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认为国家先于社会和家庭产生,认为法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结合,国家是主观意志和客观意志的统一。黑格尔国家和法思想具有抽象性、阶级狭隘性和社会永恒性。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和法思想存在的抽象性、狭隘和永恒性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国家观和法哲学。当今中国国家的建设和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仍然需要不断研究马克思的国家和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提纲》中立足于实践,批判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他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出发点重新界定了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含义。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的本质力量异态化的表现,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不同.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里,他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又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三种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但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生成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不仅表明了马克思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标志。马克思实践观的核心是把实践作为马克思整体理论的思维方式,是理解人、人的社会生活、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自由意识在必然性中的进步这一命题概括了黑格尔对历史本质的全部理解。黑格尔在对客观精神的分析讨论中,展现了自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从人的自由的实现程度和人对自身自由本性理解的演进这样的角度理解历史的本性,是黑格尔留给当代的重要思想遗产。现当代哲学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评意在反对独断论思维方式,但其批评的片面性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9.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从人出发,用人的观点去理解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而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真正的哲学内蕴就在于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创造和生成着属人的世界。马克思正是从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并赋予实践以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第一次真正地将哲学的视域拉回到生活世界,开辟了一条从现实中不断发现未来、从实践中不断生成理想、在运动中无限趋近终极实在的本体澄明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实践,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共产主义三位一体,其本体论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其理论核心是唯物史观,其理论归宿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的特征,既是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的根本特征,也是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而这些思想均蕴含在马克思的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理论前提是黑格尔的理性真理观;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真理是全体、是过程的思想,但在活动的主体、内容以及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都区别并超越了黑格尔。真理就是标志人在追求自由解放的实践活动中所体认到的主客体对立统一的规律性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对于合理解说当代真理问题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