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典诗歌意境空间张力美是创作主体的心理张力与客体的具象张力相交融而形成的。本文由此出发,以诗歌意境的审美体验为视点,论述和归纳出古典诗歌意境空间张力美的五种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力度感、距离感、阔大感、流动感和立体感。这些意见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意义上,为我们对古典诗歌进行审美观照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秦雨虹 《培训与研究》2006,23(4):8-9,17
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的诗以其奇特手法与奇思妙喻而著称。理性与感性结合,激情与哲理并重是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本文试从情感张力的角度,分析多恩早期爱情诗歌中的情感张力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美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理论成果,探讨武术套路演练中影响"张力美"的因素,剖析"张力美"产生的内因,认为武术套路运动中张力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张力,外在张力主要有运动整体、动作形式、节奏、动作布局等;内在张力主要是武术表演时的精神、气韵、意象等,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象及表达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考证上古征戍诗向边塞诗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文本参考。将传世文献中的汉代边塞诗歌与出土简牍书信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汉代丝绸之路沿线戍卒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对拓展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边塞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论述诗歌语言艺术特点的系列文章之一。文章论述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与张力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探讨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与张力形成原因并结合诗歌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昊 《文学教育(上)》2013,(23):142-144
“张力”是一个从西方文论引进的术语,在中国古典哲学和诗学中也能找到其痕迹,在诗歌语言中使用“张力”,会使得诗歌呈现出陌生感、惊奇感等与众不同的诗意。戈麦的诗歌语言便是富含“张力”的语言,这与他对语言的珍视和个人的思维立场有关。他的诗歌语言中的“张力”又具体表现为对否定连接词的运用、对富含“绝对性意味”的词语的使用、对“多重转喻”的使用以及使色彩象征意义变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让学生的高考作文语言体现隽永的诗情画意,达成笔下生花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应当重点关注和着力体现语言的张力美。所谓语言的张力美,主要是指写作语言既不极尽雕琢铺陈之能事,也不是"饱满"得未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而是能够唤醒读者记忆、钩沉读者往事、触及读者神经、叩击读者心灵、引发读者思考、赢得读者青睐。为方便探讨和阐述,笔者依据《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有文采"的写作要求和高考作文的写作实际,删繁就简,将"语言的张力美"归纳为语言的灵动鲜活、句式的错综变化和修辞的巧妙运用等若干要素。  相似文献   

8.
新批评理论核心之一是文本细读法,在文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诗歌分析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利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分析方法,以约翰·潘安的诗歌为文本,从语言张力、情感张力、意象悖论、情感悖论四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诗歌语言韵律优美,情感丰富,意象对立,极大彰显了其语言及视觉的冲击力,再次佐证了新批评这一理论对诗歌学习和创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岑参边塞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包括立功边塞的报国豪情、浓重的思乡思亲之情和送别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岑参两出边塞为时间线,梳理其边塞诗中三种主要情感的具体体现,认为其情感成因是受传统边塞诗歌情感、时代因素及个人经历的影响.岑参边塞诗情感在边塞诗发展进程中的价值与意义包括:拓展了传统边塞诗歌情感内涵,情感表达既有现实性又具有浪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诗歌中的语境问题,提出诗的语言与思想具有不协调的特点;诗的语言与思想的不协调,导致诗在语言上的张力展开,致使诗歌语言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蕴涵。这就是诗歌语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边塞诗管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边塞诗盛于唐朝,就其发展渊源来看,南北朝诗歌中有关边塞内容的诗歌对唐代过塞诗歌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南北湖边塞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唐代边塞诗歌的影响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日常实用语言和科学语言,诗歌语言是一种反常规性的语言。诗人打破语言规范对诗性的束缚,寻求语言的诗性张力。诗歌语言是反常而合道的,语理不通而情理通。诗歌语言突破日常语言规范有缩略、嵌合和倒装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华 《考试周刊》2011,(63):27-28
自古边疆多战事。壮士慷慨出玉关,连年的战火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边塞诗魂。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但边塞诗不是唐代仅有的,后代也有传承,广义地说,与边塞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那么,边塞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生活传达出哪几类情感呢?  相似文献   

14.
边塞诗,即以边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或背景的诗歌。在唐代,边塞诗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大批诗人书写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而在盛唐边塞诗坛中,王昌龄以其瑰丽奇伟的边塞诗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共有23首,约占其现存诗歌总数的九分之一。这些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他进士及第前的边塞游历:"数年间(约开元十四年左右),他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足迹可能远涉葱岭以西的碎叶。  相似文献   

15.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16.
戴红燕 《文教资料》2006,(10):123-125
隐喻,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修辞手法,与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诗篇有着不解之缘。这些经典诗作之所以经久不衰,常吟常新,正与其所使用的“隐喻”密不可分。它不仅给诗歌带来了不朽的生命力,而且给诗歌的欣赏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诗歌的张力美、距离美、意象美、含蓄美等都因其使用隐喻而愈益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尤高。这些诗人大多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  相似文献   

19.
黎保荣 《天中学刊》2009,24(6):87-90
"中锋"是从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与事实中写生出来的诗歌理论,它区别于"左翼"和"先锋"诗歌,主张追求朦胧与明朗之间的语言风格,进行社会与生命的双重关怀.<十家诗选>是中国当代诗坛中锋的局部亮相,在历史、边塞、思维、清新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 述了在诗歌全盛时代唐诗的创作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顾等人参与的边塞诗派,他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派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独树一帜,边塞诗人所创作的边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和,犹如异卉奇葩,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