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生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101-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师生交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从课堂对话交往、日常生活交往、社会实践交往构建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生命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向生命态度、强化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未充分满足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思政课教学只有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一元独白走向多元对话,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生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韦汉吉 《广西教育》2023,(15):37-39+44
本文论述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背景,阐述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价值,提出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善用智能技术创设虚拟情境、活用现场资源深化情境体验。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政课具有综合性强、注重活动体验等特点。新时代,做好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需要系统把握。从教学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四个空间分析高中与初中、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前后联系,展示高中思政课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之间的左右互助,阐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上下联动,讲述高中思政课堂的内外衔接,力图为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对脱贫攻坚丰硕成就及丰富经验的有效利用,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适时尝试。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其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及培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提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以“生活—体验—书本”多维融入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课堂—线上—田间”多维立体式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以“学生—思政课教师—贫困治理专家”多元参与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涵是其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其总体元素涉及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态观、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防治观等。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文化元素、思政文化价值模块整合;融课程思政于教学中,采用做、演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采用查、写、评等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以三维立体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时间与空间。中医基础理论思政教育实施效果,包括实施效果评价方式和实施效果评价反馈等。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课堂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课外实践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之一。而要开展课堂实践教学,不仅要准确理解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积极探索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虚拟仿真(以下简称“VR”)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和互动性,能够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将VR技术与思政课相结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VR进课堂”思政课大型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学院积极分析数据、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并总结活动经验与不足,旨在为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2.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和红色基因育人价值的现实需要。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和规律,准确理解红色基因的核心内涵;厘清其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更好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持续加强实践课堂的实施和文化育人作用,注重利用网络空间课堂的先进教育技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马慧 《小学生》2013,(9):104-104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探索革命纪念馆与高校合作构建“大思政课”的长效运作机制,打通不同单位合作的体制障碍,推动社会资源与高校的合理配置,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红色文化更好融入思政课。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而且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思政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思政课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应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课程,利用智慧课堂共建课程,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需要创新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优化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师信息化素养,完善智慧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开展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接受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讨论、辩论和演讲中,思考问题,明辨是非;在观看影视资料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社会现实,体验社会生活.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主题辩论赛、体验式教学、课堂讨论、观摩影视资料等等,这些形式都应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系统、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运行、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的机制构建三个方面论述了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授受合一"是现代教育的价值旨归,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授受分离"的现实困境。通过教育目标同构、教学内容优化、构建"对话型"课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式构建"授受合一"教学模式是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