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是沿着放权和发展的思路展开的,六十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就与经验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学校布局由省级区域间的不均衡设置向布局结构的合理化转变,从办学理念到实践模式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担负创造和传播知识任务的高等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面临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大学的使命诉求、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冲击等新的特殊的发展环境。要使高等教育从象牙塔走向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生活的中心,在国家创新中成为重要基础和引领力量,我们至少必须以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在张扬技术理想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辐射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化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以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模型为框架,考察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背后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标准供给与实际产业标准需求的结构不匹配是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差距的根本原因;基于发现本文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高等教育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大湾区深度融合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必须大力推广“产学研”创新模式,实现“官产学”之间的三重螺旋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1980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回顾了近四十年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建议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能够加强作者与机构间的科研合作,加大研究的基金资助力度,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中国模式,注重跨学科研究,凸显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应强 《教育研究》2023,(9):108-126
对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采取何种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之所以能开创高等教育现代化新赛道和新范例,走出一条高等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原因在于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确立高等教育现代化观;坚持问题导向,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中守正创新;坚持自立自信,以制度优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既遵循普遍规律又坚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须以省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为实践支撑和智力支持。既具有强劲个案特征也担负着重大发展使命的广东高等教育,遵循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遵奉人民至上、全过程民主的发展旨趣,探索形成了以“必需、有用、够用”为核心的发展原则,但仍需聚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坚持“重点论”发展策略;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形成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度创新先行示范”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统筹“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以实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问题导向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继续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后发外生型向后发内生型的转变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内涵式发展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范式转型,内涵式发展本身需要丰富的内涵支撑.在经验思维的支配下,人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要借助对精英大学的模仿才能实现.事实上,高等教育内涵的提升代表着理念与形态的多样化,需要以知识、组织与制度共同创新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在于高等教育机构与组织内涵的重塑,知识生产系统的更替是塑造制度与组织活力的源头.只有脱离经验复制,实现知识层面的"非共识创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文献并综合分析话语内涵的演进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是它的最初形态,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它的思想内核,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它生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是它的本质内涵;它在政治和经济变迁中被持续建构和反复定义,彰显出丰富的价值。“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注脚和学理概括,也必将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予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高等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进行教学创新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旨在分析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挑战,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育理念,建立教学创新机制和创新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具有时代紧迫性与特殊重要性。中西部高等教育应持续强化政策引领、突出结构优化、深化机制创新、促进要素融通,深度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为“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多元化是各国教育界热衷讨论的话题。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为参考,其鲜明且富有创新的方式与理念、高度的社会联合与服务意识、市场化的多元自主形式以及超越本土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以新之风气,其中尤以开放性理念,育人育利的发展模式,义务服务相结合的意识与国际化的视野为我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为背景,寻找学生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时代到大众化时代而带来的在学生教育管理上的困惑。从扩招所带来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结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视角,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去作好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传统的办学模式,走上了一条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动的道路。实用主义、国家主义、科学主义、平等主义等世俗化、官僚化的办学理念严重地冲击了以追求本真教育、自由教育、精英教育为使命的经典大学理想,致使学界强烈呼吁回归大学之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非常迅速,大学的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突飞猛进地增长,一跃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孙艳 《教学研究》2007,(3):200-203
高等教育多元化是各国教育界热衷讨论的话题.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为参考,其鲜明且富有创新的方式与理念、高度的社会联合与服务意识、市场化的多元自主形式以及超越本土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以新之风气,其中尤以开放性理念,育人育利的发展模式,义务服务相结合的意识与国际化的视野为我借鉴.  相似文献   

20.
源善 《教育》2006,(16)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学校数为200所,在校大学生为11万人;1998年,高等学校发展到1000余所,在校大学生达到623万;到2000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学的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21%,中国当前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然而,伴随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创新发展,培养创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