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是开展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价值取向,反过来,培育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透析“双碳”目标与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之间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双碳”战略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通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大概念理念下,以问题整合地理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方式,借助“双碳”大概念的构建和迁移,可共同实现“双碳”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载体,探索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的大概念整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2021年6月以来,河南科技大学进入“双一流”创建的快车道,成为河南省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两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创建行列。校党委、校行政认真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把“双一流”创建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锚定目标不放松,勠力创建“双一流”。学校成立了“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一流学科”建设指挥部,实施了学校设立“一流学科”建设特区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以扎根中原、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建设大局的态势,围绕“双一流”创建目标,实施学科“珠峰工程”,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相似文献   

4.
站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节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政策、产教资源等外源性困境,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生能力等内生性困境,以及涉农人才培养定位、“双碳”产学研机制等多元共生性困境。基于此,高职涉农人才培养亟须打造涉农人才“双碳”共同体,建设涉农人才“双碳”课程群,构建涉农人才“双碳”目标链,培育具有“三农”情怀“、双碳”素养、绿色技能、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涉农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双碳”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双碳”与地理教学的联系,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并从地理课堂、校园文化、野外实践三个角度提出“双碳”背景下高中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二十大报告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关精神,发挥地理学科在落实“双碳”的目标教育上的重要担当和责任,我校开展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该研究设计了“地理+通用技术”的学科融合课程,以校园的劳动基地实验田和温室大棚为情境,结合两个学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地理,增强地理课堂内外的实践性,促进“双碳”的教学落地,努力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所达成的高度共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创新探索绿色发展、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高中地理渗透“双碳”目标的独特视域。文章梳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双碳”目标与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并通过实际案例从两个角度具体探析高中地理教学融入“双碳”目标的路径:在课堂依托单元主题渗透、在课外借力生态研学深化,以期提高学生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力和行动力,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地理是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双碳”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丰富“双碳”教育实践经验的有效探索。文章解读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何以为家”主题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双碳”目标和参与“双碳”行动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教育的建议:拓展渗透“双碳”教育的空间,使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丰富渗透“双碳”教育的“影响源”,使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渗透“双碳”教育的视野,使课程情境完整连续。  相似文献   

9.
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改变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培养时代新人。在“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双碳”教育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双碳”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双碳”教育现状,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河南打造“双航母”、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是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布局。河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建校120年的地方农业高校,长期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把根深深扎在农业生产上,把脚稳稳踏在中原大地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扛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2021年,作物学、兽医学两大主干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学校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双一流”创建工程的历史机遇,拉高标杆、加压奋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双碳”教育不断发展,“双碳”目标也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文章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地理试题与“双碳”目标的结合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双碳”试题由“双碳”目标相关地理核心概念、“双碳”目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双碳”目标下的价值立意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对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37题进行了“考什么”“怎么考”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双碳”目标融入地理高考的备考及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碳”教育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双碳”教育。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有利于彰显地理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文章主要从“双碳”教育和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提出“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引发全球瞩目。“双碳”目标教育与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天然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体现了地理人的担当与作为。文章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以情境教学为依托,通过五个“碳秘”,让学生了解“双碳”目标概念,构建“双碳”目标意识,走向“双碳”目标行动,从而实现“双碳”目标教育在地理课堂的融入。  相似文献   

14.
袁靖艳 《科幻画报》2023,(3):197-198
目前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环境变化的决心。[1]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双碳”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本职,将“双碳”概念融入科学课堂,将“低碳”理念在学生中普及开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在科学课堂、科技活动中不断渗透“碳”相关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双碳”的内在原理,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探寻绿色低碳的有效方法,真正践行绿色低碳路线,为“双碳”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高中地理教学在开展“双碳”目标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文章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双碳”目标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五个版本地理教材中关于“双碳”目标教育内容的特征,并对人教版教材进行了“双碳”目标教育的纵向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赋能“双碳”目标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从北京冬奥会看碳中和为主线,整合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与北京冬奥会“双碳”行动等内容,通过个性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学生职业认知不到位、课程师资队伍“双碳”素养不足,以及与“双碳”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的问题。从加强“双碳”目标下的职业分析,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加强对教师“双碳”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结合“双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关键在于持续激活教师的生涯活力。文化引领,激发和培育教师“职业向心力”;人事创新,激发和培育教师“岗位创造力”;点亮心灯,激发和培育教师“专业生长力”;项目招标,激发和培育教师“课程研制力”。  相似文献   

19.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而且是一项面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社会契约。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国家技能体系形成的重要方式,既是“双碳”社会契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又是影响其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通过促进绿色法治行动、提供绿色公共服务、参与绿色民主决策、开展绿色教育实践等,在“双碳”社会契约建构过程中能够发挥保护、供给、参与、权力生产等宏观角色。建构赋能“双碳”社会契约的育人路径,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聚焦“双碳”契约诉求,建立纵向一贯衔接、横向多元辐射的绿色低碳专业群;倡导“双碳”契约精神,建构包含绿色责任担当和绿色实践创新的绿色低碳素养框架;培养“双碳”契约素养,开发搭载融合、跨课程、跨学科的多元绿色低碳课程体系;践行“双碳”契约行动,创设反思性的人文环境和绿色环保的物理环境,创新绿色低碳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上虞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全国STEM教育第二批种子学校、浙江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学校。学校创建于1956年,现占地230亩,有229位教职工,1 982名学生。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德力具足”,语出上虞籍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非韩》,学校为“德”与“力”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构建虞中特色的“健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两条基本路径,是让“德力具足”中的“德”与“力”分别落到实处,既健德又健力,并行不悖。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中,科技教育属于健力课程的创造力板块,通过架构分层、分类的科技教育体系,创建具有科技教育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培育身体健美、心理健康、素养健全、人生健强的现代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